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征精神在血脉里延续本报记者 高莎莎 姚继东

白银日报 2016-08-15 19:14 大字

红军长征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美史诗,在历史的烟火里发出闪耀的光芒,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们勇往直前。长征早就结束了,但红军将士们留下来的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灭,绵延流长。

会宁县,这座西北边缘的小县城,因为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让历史也记住了这座小城镇。这方红色土地上的儿女,与红军将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军民鱼水情深,他们之间的很多故事催人泪下。

会宁县有一位名叫魏煜的人,与长征、与红军都有着莫大的关联。他与红军小战士林娃子的故事被载入了会宁县会师纪念馆里,每一次聆听,都让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们潸然泪下。

故事里的林娃子是一名做通讯员的小红军,本名叫什么早就没有人知道了,但即便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却被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当年会师在即,林娃子跟随先遣部队来到会宁为红军大部队会师打前站,住在了当地姓魏的一户人家,魏家有个3岁的孩童名叫魏煜,只有14岁的林娃子像个可亲的大哥哥一样每天都带着魏煜一起玩耍,魏煜粘着林娃子这个哥哥,林娃子也分外喜爱魏煜这个弟弟。

过了不久,大部队人马都陆续来到会宁准备会师,当地的乡亲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来迎接红军的到来。红军到来的那天早上,乡亲们家家户户都挎着竹篮,里面装着鸡蛋、土豆等,大家一起去迎接红军。林娃子也带着魏煜这个可爱的小弟弟一起到路旁,等待红军的到来。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地迎面走来。欢迎的人群瞬时沸腾了,乡亲们兴高采烈地一边高呼着欢迎的口号,一边把手中吃的、喝的递到红军将士们的手里,四周弥漫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可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中时,突然,敌人的飞机从头顶上飞来,展开了密集疯狂的轰炸,天空中响着恐怖的“隆隆”声,炸弹狠狠地向地面砸下来。在红军队伍的掩护和带领下,老百姓都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就在林娃子准备随队伍一起退往安全地方时,耳朵里传来阵阵哭声,他立刻找到了哭声发出的地方,原来是小魏煜被这突如其来的轰炸吓得六神无主,只见他蹲在地上,双手死死地抱着头,身子一个劲地在抖。而就在魏煜身后不远处,一个刚刚被掷下的炸弹眼看着就要爆炸了,说时迟那时快,林娃子奋不顾身地扑向了魏煜,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他,炸弹在这个时候爆炸了。

当天晚上,敌人的飞机一刻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躲进安全地的人们迫于炮弹密集的轰炸无法去外面查探情况。

第二天一早,当敌机停止轰炸离开后,众人循着哭声找到了完好无损的魏煜,可再也看不到林娃子,他年仅14岁的鲜活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一刻。众人看到,林娃子已经被炮弹的火焰烧得面目全非,但他仍然紧紧地抱着魏煜,让他免受了炮弹的袭击。

闻讯赶来的朱总司令抱起林娃子的遗体悲痛欲绝。他颤抖地说:“伢子啊,长征你都走过来了,你却牺牲在这儿了,福你还没享呢。”乡亲们都流出了伤心的泪水。林娃子年轻的生命就永远停在了这里。

魏家人为了纪念林娃子,魏煜的父亲把林娃子的遗体埋在了自家的祖坟旁,每当魏家人来祭奠逝去的亲人的时候,都一定要给他们的这位小亲人扫扫墓,跟他说说话,寄托哀思。

很多年过去了,魏煜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深深记得林娃子的模样,记得他的救命之恩。为了纪念林娃子,报答红军的恩情,魏煜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起名为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

如今,魏煜已经离开了人世,孩子们把他葬在了林娃子的旁边,这对儿时的玩伴终于又可以在一起了。在冰冷的土地之下,他们彼此有了依靠,再也不会孤单,他们会像儿时一样,单纯又美好,哥哥和弟弟一起玩耍,无忧无虑,没有战火,没有硝烟,只有亲人之间的温暖。

虽然林娃子的生命定格在了14岁,但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却散发出了灿烂而伟大的光辉。

战火让家园失守,让亲人离散,但像林娃子一样的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与感动,让人们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家园一定会重建,亲人不会再离散。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刻进了人们的记忆里,刻进了历史的丰碑里,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融入民族的血脉,长征精神在血脉里得到了延续。

新闻推荐

情牵学子 爱心助学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向会宁贫困学生发放3万元助学金□本报记者马晓微文/图

“***爱心助学基金”发放仪式现场8月17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爱心助学基金”发放仪式在会宁县太平店镇举行,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30名贫困家庭的...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