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考多元录取 打开多扇门窗

兰州晚报 2010-03-01 20:25 大字

中国面向未来10年勾勒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我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征求意见稿由序言、四个部分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如:针对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围绕“学生减负”问题,提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压力现象,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内容已触及教育改革的敏感地带。如,针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软肋”,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针对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教育规划纲要十大看点

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破解城乡“入园难”

条文摘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贺乐凡:征求意见稿充分体现了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决心,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是难点,必须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理念和强化教学力量两方面来改善现状。

缩小校际差距

解决择校难题

条文摘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点评浙江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叶莎:相关措施很有针对性,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名校为弱校培训教师,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普及化,让属地就学落到实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得了好学校。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条文摘录“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要落实好这些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让他们和城里孩子在各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标准。同时,应支持社会力量创办高水平的民工子弟学校。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条文摘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减负”关键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察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条文摘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点评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在可预见的10年到30年内,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征求意见稿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条文摘录“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点评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这是中国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响中国改革号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学术自由的轨道上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就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高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创新人才。

条文摘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点评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条文摘录“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点评山西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小学教师王利青:原来规定的是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现在文本里没有“当地”的限制,这表明国家有意拉平全国老师的收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激发教师积极性

条文摘录“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点评甘肃会宁县太平中学(初中)教师黄志龙: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对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很大好处,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有利于避免一些教师在评上职称后就不思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议对教师资格要每隔3至5年重新审查一次,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鼓励出资办学

条文摘录“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点评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这次对民办教育的肯定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相信配套政策的落实将使民办教育现状大大改善。由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配套条例,我国在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还不彻底。民办教师普遍在待遇方面缺乏保障、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依然广受歧视。

新闻推荐

会宁遭阵雨 部分民房倒塌

本报讯  8月7日晚,会宁县城遭遇阵雨袭击,持续近一个小时的阵雨,导致县城部分民房裂缝、倒塌,人员被困。接到报警后,会宁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会宁县政府...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