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奏响产业扶贫最强音

右江日报 2020-03-29 00:46 大字

本报西林讯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三月,西林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同时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近日,笔者走进该县部分乡镇村庄,探寻西林人民通过产业扶贫走脱贫致富路的动人故事。

特色产业促脱贫。3月17日,在该县八达镇龙保村食用菌基地里,贫困户周小妹正忙碌着,她熟练地采摘一朵朵香菇,并把根部削平,削过的香菇经过包装或烘干制成干品,主要销往深圳、广州、南宁等城市。龙保村食用菌基地是粤桂扶贫项目,占地20亩,建设标准大棚27个,投资109.6万元,种植香菇等多个品种。基地2018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00万元。据龙保村支书杨丁荣介绍,龙保村食用菌基地采用“电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共带动全村340户1620人参与,其中贫困户104户500人。此外,到基地务工的群众每天收入130元,户均增收2000元,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

这仅是该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该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例子比比皆是,仅沙糖桔一项种植面积就达19.3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人均拥有水果1亩以上,沙糖桔是全县农民的脱贫致富果。2018年,该县实现15个贫困村出列、2367户10127人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61%,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

扶贫车间助农增收。“在这里做工,我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又能照顾家里两个小孩,搬迁到县城的日子越过越好。”该县马蚌镇八大河村的搬迁户岑海茹对笔者说。岑海茹所说的工厂是西林县福景新苑致远毛织厂扶贫车间。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返乡青年黄丽霞在县城、古障、足别、那劳等乡镇开办毛织厂扶贫车间,为贫困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黄丽霞说:“我教姐妹们学纺织技术,希望她们能够带机子回家做工,这样收入更高。”足别瑶族苗族乡贫困户郭详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原先在毛织厂扶贫车间务工,因孩子太小不能正常上班,她掌握技术后要求拿机子回家纺织。去年郭详丽通过在扶贫车间务工脱贫,现在她又通过在家纺织来增加收入。

据统计,该县共有扶贫龙头企业16个,扶贫车间19家,通过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推动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

产销对接带动消费扶贫。“今年1月份,我运往深圳销售的沙糖桔、香菇、蜂蜜等农产品金额达10多万元。”西林县农园汇有限公司经理黄祖伟说。西林物产丰富,盛产农特产品。帮扶西林的深圳罗湖区以产销对接方式带动消费扶贫。帮扶期间,罗湖区积极动员其各部门、街道、社区和辖区企事业单位,采购西林农产品。2020年1月至今,共帮助销售蜂蜜、薏谷米、姜晶等农特产品111.54万元。同时,防疫期间,协助抓好沙糖桔大宗产品的销售,做好沙糖桔选果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简化手续,开通绿色通道,把沙糖桔运出去,保障水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春节后,该县沙糖桔、沃柑、马水桔等水果销量为3064吨,销往深圳60吨。今年2月底,西林沙糖桔销售圆满收官,未出现滞销情况。□黄燕群

新闻推荐

勇担使命 抗击疫情

(上接第一版)精准施策,不断升级防控措施在启动应急响应后,该院积极和厂家协调沟通,及时储备医疗、防护、后勤等物...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