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闯新路 不等不靠谋发展 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南灰村探索合作社“三化”发展新模式见闻 □黄志安

右江日报 2020-03-18 08:29 大字

“走!今天带大家去大山里见一群人,看一件稀罕事。”近日,西林县委书记冉光富神秘地对大伙说。带着好奇心,笔者坐上了驶往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的越野车。

不靠种粮生活的庄稼汉

山势逐渐陡峭,当汽车进入南灰村,满坡的桔绿便映入眼帘,早春的阳光照得桔叶熠熠生辉。车子一路蜿蜒而上,直到在半山腰处一块“西林县鑫旺种植合作社”的金字招牌跟前停下。前来迎接的村支书潘卫红皮肤黝黑,典型庄稼汉的脸。“我们不靠种粮,靠种果。”潘卫红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指着面前的果园介绍:“这一片有100多亩,合作社一共有398亩。”

潘卫红今年48岁,种过庄稼跑过车,做过生意贩过货,用村里人的话来说,是个能人。这些年搞过许多产业,有了不少积蓄,属于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闲不住、有想法,之前还带着我们去平果、云南看人家怎么发展,想搞大的。”村民韦绍光说,他就是首批入社的人。

“那为什么要回来?”冉光富问。

“县里不是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嘛,外头很多人都懂西林沙糖桔,品牌响、市场好,我觉得有搞头,所以决定发展这个,我自己种有120亩,去年卖果纯收入有30多万元。”潘卫红接过话。

西林是传统农业县,自该县把柑橘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以来,以沙糖桔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累计达19.3万亩,人均拥有面积超过1亩。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柑橘产业的农户就有1.8万户8.6万人。像潘卫红这样的能人正是看到了该县柑橘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的巨大前景,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不按套路出牌的村支书

足别瑶族苗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乡镇,在当地有一种说法:九分旱地一分田。而南灰村更是如此,水田面积少,但山地资源丰富。然而,这一优势并未能给群众带来多少收益,长期以来,到区内外务工成了大部分村民迫不得已的选择。

2014年,潘卫红在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南灰村党支部书记。那时起,他就开始谋划如何发展。“好田用来种粮不能动,只能从旱地着手。”潘卫红说,村里之所以穷,是因为放着“金山银山”不用,守着几分薄田度日。他决定把村里的出路放在那5000多亩旱地上。锁定了目标,他叫来韦绍光等人:“我决定把家里的100亩耕地全部拿来种植柑果,还要成立合作社,我们自己出钱,不够就向银行贷款,你们干不干?”“你是支书,听你的!”2014年6月,潘卫红、罗国军、罗斌、韦绍光、李继振等5人东挪西凑,加上向银行贷款的15万元,凑齐了79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7月,鑫旺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潘卫红任理事长。发展至今,合作社已经由当初的5人140亩发展到8人398亩。2019年,该合作社柑橘产量达到400吨产值150万元。2020年,又有12户申请入社。其中就包括拥有38亩果地的村民朱基达:“老潘是党员,我信他们,和他们走这条路比我单打独斗好得多。”

“光想着等上面来解决不是办法”

“当初你们没打报告跟县里面要钱?怎么运行起来的?”冉光富的疑惑不无道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基层中的确存在“有钱才干事,没钱就不干”的消极现象,更需要警惕无农民参与的“空壳社”,没有实质经营的“休眠社”和套取资金的“项目社”的“三社”问题。

“光想着等上面来解决不是办法。没有钱也得干,我们等不起啊,县里面给了好环境,我们得自力更生。”潘卫红说:“钱是自己凑或是跟银行贷款;没有水,就挖沟拉管从1公里外引来山泉水;人力的问题,家人一起做工,还有社员之间互相帮工;农资的问题,可以由合作社出面,先欠着,后面再结账。”

潘卫红介绍,在运行方面,合作社实行合作社统一制、社员自由制相结合。具体来讲就是:落实党支部与合作社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如社员新增等大事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合作社统一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联系订单和销售等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利益联合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改善农民不懂市场、不会技术、单打独斗的状况。社员在入社资金、土地多少上有自主权,但投入多少都要量力而行。此外还有农资品牌选择权,比如有机肥和复合肥的购买,虽然由合作社统一购买,但社员可以自由选择牌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形成对比效应和竞争机制,货比三家,优胜劣汰。

省钱就是赚钱,降本就是增值。冉光富在现场帮潘卫红算了一笔账:一是节约成本,以合作社的名义购买肥料,每吨至少节约300元,仅此一项,2019年社员至少一共省了4.5万元。二是价格优势,合作社统货出售比单户散卖,至少每斤多出0.2元,按散户加入的25万斤算,就多挣了5万元。三是技术保障,先进带后进,社员免费现场观摩学习,在社内就可以学习到最新的管护技术。四是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就能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租金,“离乡不丢地,不种也收获”。

送服务给路子的县委书记

“书记,您少算了一笔账。我们的果园一年至少有9个月都要管护,需要雇村民来做工,旺季基本不低于50人,我去年就支出了25万元人工费。”潘卫红忙着解释:“其实我们也需要县里面的支持,如道路硬化、标准化果园建设、统防统治,还有以后要怎么走等等。”

“你们要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多带动群众增收。政府会扶持那些想干事、真干事的人,你们要像之前那样先干起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制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送服务、送思路,发挥好支撑作用。比如聘请水果专家下来指导无公害绿色种植,发展高端果、注册商标等。”在冉光富看来,帮扶的关键还是在于群众的发展意愿和实际行动,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农民主体性的实践为依托。

脱贫之后怎么干?如何衔接乡村振兴,实现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全面释放农业发展活力?西林一直在找载体、探路子。冉光富道出了此行目的:“组织资源是最大的资源,‘南灰模式’使‘产前生产要素组织化、产中生产关系组织化、产后生产成果组织化’变成现实。特别是把生产关系建立在党支部这个组织架构上,既能发挥党员思想觉悟高、示范带动强的作用,又能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了小生产与产业化对接,农产品与大市场对接,把产业转型升级上升为整个村庄的共同责任和集体行动,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主动适应。这种做法给了我们启示,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参考。”

新闻推荐

西林那劳土戏弦乐艺术赏析 □杨宏新

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林那劳土戏(也称为“西林壮剧”或“那劳壮剧”)是西林壮族劳动人民在长...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