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那劳土戏弦乐艺术赏析 □杨宏新

右江日报 2020-02-27 08:44 大字

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林那劳土戏(也称为“西林壮剧”或“那劳壮剧”)是西林壮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并形成自身艺术特色的北路壮剧,西林那劳土戏之所以能数百年持续发展并传承下来,除了在内容上尽情表达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形式上追求“(壮)语言艺术化”所形成的独特艺术感染力,其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调式稳固明朗,旋律甜静优美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支撑着这一音乐风格和曲调艺术的,当属伴奏器乐中弦乐的艺术魅力。

西林那劳土戏的弦乐即弓弦乐器音乐。马骨胡、葫芦胡和竹筒胡,是壮剧弓弦乐器的三大件,堪称壮剧伴奏乐队的“三驾马车”,它引领管筒乐器无膜笛和弹拨乐器三弦及其他打击乐器所组成的音乐在戏剧中担负“闹场”和伴奏(含间奏)的任务。在戏剧音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一、弓弦乐器构成及地位

马骨胡多用马、牛、骡腿原筒骨做琴筒,现代一些马骨胡制作师也有将肱骨切成片状后,由若干块骨头片粘拼而成琴筒。马骨胡音色清脆,余韵悠远,音质高亢响亮、圆润而富有穿透力,在壮剧乐队中居主奏地位,是壮剧乐队的核心也是弦乐中的核心,有“无马骨胡不成壮剧”之说。而葫芦胡即用葫芦制成琴筒而得名,壮语叫“冉巫”,壮剧行内称“正胡”,其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发音坚实,类似中音板胡,充当伴奏中的中音和弦,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西林县现有的北路壮剧团中,真正用葫芦制成的葫芦胡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音色较为浑厚的二胡。竹筒胡即将竹筒直接割制成琴筒,壮语叫“冉歪”,壮剧行内称“反胡”,其音色较之葫芦胡明亮纯正,目前几乎所有的壮剧团皆用音色较为明亮的二胡代替竹筒胡,较之旧时自制简陋的竹筒胡,音韵效果上了一个台阶。

一般来说,一个比较正规的壮剧团所需的乐器是:马骨胡一把,正胡(葫芦胡)和反胡(竹筒胡)各三至五把,加上笛子和三弦及其他打击乐器。如果条件有限,非弓弦乐器可以减省,但弓弦乐器“三大件”一件也不能少。可见弦乐在北路壮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弓弦乐器定弦理论

西林那劳土戏弓弦乐器的伴奏音乐,采用多声部,各种乐器定弦不同,在旋律上形成多种和声关系,演奏起来饶有情趣,风格独树一帜,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弓弦乐器“三大件”定弦的关系是:“正胡”定好调后,“反胡”定弦比“正胡”高一度,而马骨胡定弦比“反胡”高五度,即马骨胡的里弦等于“反胡”的外弦;“三胡”的内外弦均为五度关系。定弦时,“正胡”的调以本地艺人制作的无膜笛为基础,由无膜笛来定调,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笛子眼的间距,弓弦乐器相应地将调升高或降低。在长期的演奏和唱腔运用实践中,无膜笛的C调最为适用,因此,现代剧团一般直接用C调笛子来定音。演奏时,马骨胡奏主旋律,“正胡”和“反胡”奏副旋律。各奏其谱,层次分明,风格别致,魅力无穷。

三、弓弦乐器演奏艺术及弓指法特征

西林那劳土戏弓弦乐器“三大件”中,除了“正胡”充当伴奏中的中音和弦而演奏技法相对简单外,马骨胡和“反胡”(特别是马骨胡)在演奏技法上有诸多技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指法上,一是大量运用滑音。滑音是马骨胡和“反胡”(特别是马骨胡)演奏风格的主要成分之一,滑音主要以小滑音(大二度和小三度)为主,大滑音极少用,经常是根据曲调的需要适时应用,有经验的琴师有时连续使用二、三个上下滑音或回滑音,其二指或三指非常灵巧地游移于琴弦之上,上、下滑音强弱交叠,虚实并蓄,再结合运用垫指滑音,使得曲调更加华丽流畅。二是有意无意运用打音、颤音来烘托和渲染音乐气氛,使其民族特色更加浓郁。三是恰到好处的运用后切分音(该指法“反胡”运用较多),如在奏有附点音符的一拍时值中,奏完前面的四分之三拍后,还将后面的四分之一拍后切分,使乐句有点有线,点线结合,乐曲似断非断,连断交叠。四是加花变奏,在北路壮剧音乐理论上,加花变奏分随腔式加花和复调式加花两种。复调式加花是弦乐多声部陈述的一种变奏方式,既有一定的随变性和灵活性,又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规律性,演奏难度上较随腔式加花大,演奏的要求和水平都相当高,没有一定的和声知识基础完成不了演奏,如能娴熟演奏,做到得心应手,其演奏效果则意境飘逸,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西林那劳土戏经过历代乐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大部分运用的是复调式加花,这就是西林那劳土戏弦乐为何比其他地方北路壮剧弦乐既复杂又更具欣赏性的缘故。

在弓法上,因西林那劳土戏的弓弦乐器各奏其谱,所以没有特别强调弓法上的一致。但特别同时讲究强弱弓的运用,往往是强拍起弓,弱拍迅速收弓;或弱拍起弓强拍迅速收弓。这种特色弓法结合后切分音指法运用,即可达到乐曲强弱得当、点线结合有度、连断似是而非的独特音乐效果,给人予遐想,回味无穷。

四、弓弦乐器和声效果鉴赏

西林那劳土戏弦乐艺术特色的形成主要由马骨胡、正胡、反胡这“三架马车”并驾齐驱所产生的和声效果。在演奏过程中,三种胡琴对每个乐句都首先变奏分支、各行其道,即马骨胡奏主旋律,正胡和反胡则以和弦分解的形式加以烘托,三胡之间约定俗成地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变奏,形成节奏上你疏我密、音级上你高我低的奇趣效果,这期间谓之“分离”;然后在句尾以同度音或八度音汇合,谓之“合流”。如在演奏“过场调”第一句中,前五节都变奏分支,直至句尾的第六节第一拍“2”才“合流”。这种特殊的演奏方式使得乐章具有明显的层次感,时而像徐徐山风,时而像阵阵春雨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时而似波光粼粼的湖面,时而又如波浪层层的海边呈现眼前,让人浮想联翩。

西林那劳土戏弦乐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舞台应用实践中,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北路壮剧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它是西林历代壮剧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探索出来的音乐瑰宝,是西林人民智慧的结晶。

新闻推荐

西林一店主销售“三无”口罩被查处

本报西林讯近日,西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辖区一塑料制品店货架上摆放有待销售的“三无”口...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