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副支书到蜂业协会副会长 记西林县那佐苗族乡硐硝村养蜂能人马义东 □黄燕群 杨富财 罗世龙

右江日报 2019-07-10 09:25 大字

盛夏之际,笔者走进西林县那佐苗族乡甘界村一座大山中,只见一箱箱标有深圳市罗湖区的蜂箱点缀在山谷中,辛勤的小蜜蜂在蜂箱门口进进出出,忙碌不停。周边郁郁葱葱的树林,野花星星点点,到处是蜜蜂的身影,“嗡嗡嗡”奏着欢乐的交响曲。

这是西林县蜂业协会副会长马义东的蜜蜂养殖示范基地。在深圳市罗湖区的帮扶下,目前他养有400多箱蜜蜂。身为县蜂业协会副会长,马义东除了自己养蜂外,还担任其他村屯贫困户养蜂技术指导。

马义东原来是硐硝村副支书,目前担任西林县蜂业协会副会长。这些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硐硝村位于那佐苗族乡东南部,属于该乡5个石山村之一,产业单一,脱贫任务艰巨,村民家庭收入大部分以外出务工为主。为了生活,马义东早年就开始经商,在全村人眼里是个能干大事的人。2012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村民极力举荐马义东参加竞选。同年6月他当选垌硝村副支书,成为村“两委”中的一员。

当上副支书以后,为了带领村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马义东常常彻夜难眠。如何让村民走出一条“短平快”的产业路,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和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后,拿出8万元购买了85只黑山羊进行分散养殖,以自己为试点,如果养殖成功再推广给当地群众共同发展。然而因为当地是石山区,夏季气候潮湿,羊容易患腿脚溃烂病,造成许多羊死亡。

2012年底,正值全乡大力推广“田七回家”产业,马义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剩余的羊全部卖掉,将资金投入到田七产业中来。同时,他还向亲戚朋友借来3万元养殖50箱蜜蜂。一手抓田七种植,一手抓蜜蜂养殖。由于田七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家庭来说,难以承担这笔巨额的投资成本,马义东只好放弃田七产业。

相比之下,50箱蜜蜂,每箱蜂每年可以割10多斤蜂蜜,有近3万元的收入。从此,马义东一心一意养殖蜜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养蜂专家。他不仅积极参加县里举办的养蜂技术培训班,还跟随县领导到外地考察学习,短短几年,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养蜂专业户。2016年,马义东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底获得5万余元的收入,这让他看到了靠养蜂脱贫致富的曙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1月,马义东突患急性胰腺炎,被送往百色市人民医院抢救,在医院昏迷11天后终于醒了过来。为了偿还医疗费用,同时将养蜂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于2018年9月辞去村副支书一职,专心养蜂。

马义东辞职以后,一心一意主攻蜜蜂产业。他深知,在高海拔石山区,冬天气候特冷,蜜蜂会被冻死。于是,他把家里养的4头大猪全部宰杀,带领妻子把所有蜂箱从硐硝村搬到海拔较低的甘界村一个山坡上放养。夫妻俩吃住在山上,精心养殖蜜蜂。

帮扶西林的深圳市罗湖区挂职干部陈文志,正好在硐硝村驻村,他大力帮助马义东养殖蜜蜂。经陈文志牵线搭桥,马义东获得了罗湖区对口帮扶资金20万元,建立了一个现代蜜蜂养殖示范基地,带领当地贫困群众发展蜜蜂养殖产业。

2018年10月,西林县蜂业协会成立,马义东被推选为协会副会长,负责周边乡镇村屯贫困户养蜂技术指导。他每个季度都会到蜂农家开展技术培训,并计划在本乡每个村屯建立一个养蜂场,带领更多群众一起发展“甜蜜事业”奔小康。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