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坝盆村:盘活资产 产业带动

右江日报 2017-11-19 11:10 大字

硕果累累的沙糖桔园。 生机勃勃的茶叶园。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到西林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创业园调研。 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到西林县调研贫困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到西林县调研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 “1110”工程投资收益分析图。

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坝盆村地处石灰溶岩山区,位于西林县西南面,与云南省广南县交界。全村共有282户1292人,其中贫困户102户459人,贫困发生率35%。近年来,坝盆村党支部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盘活土地,变废为宝。位于村旁两公里处的“盆花”(地名),共有400亩土地,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荒置多年。2015年初,该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将400亩荒置土地租下来,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进一步改善荒地种植条件和基础设施,然后按照300元/亩等价转租给种植大户发展烤烟和水果产业,按照产业总产值1%比例划归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产业带动,拓宽渠道。2016年5月,该村成立了金盆农民黄牛养殖合作社,6名社员共筹集资金43万元,利用上级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捆绑10户贫困户入股资金50万元,购买了140多头黄牛,通过合作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种草养牛产业。黄牛出栏后,所得收益按照入股资金比例分红,村集体占所得收益的35%。仅此一项,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

2017年,该村通过盘活土地、产业带动、公益林提留和实施“1110工程”所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4万元。

支部引领助力脱贫

那扛村:开发乡村旅游做活水面文章

西林县马蚌镇那扛村地处西林县东北部,北面与贵州省兴义市洛万乡隔河相望,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重点淹没区之一。全村有4个自然屯255户1144人。天生桥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形成了美不胜收的高峡平湖“万峰湖”景区,库区水面面积3000多亩,区域水位落差较小,一年四季湖水清澈,水质优良,适宜多种鱼类生长,是开发乡村旅游、野外垂钓的理想去处。

开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那扛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刚刚兴起的垂钓热潮,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修建了坝桑码头,购买了流动浮房及配套设备和机动客船等,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配套建设标准停车场和钓鱼台,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产业,使坝桑码头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场地。目前,该村基础设施齐全,吸引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多万元,其中停车场的停车费、服务费按5%的比例划归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

勇于创新,做活“水”面文章。那扛村原来靠耕种和单纯发展网箱养殖,提升经济效益的空间有限。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变“耕田”为“耕水”,变“移民”为“渔民”,做活“水”面文章,走出了一条库区移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配套服务业和库区渔业发展;库区渔业发展又促进了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全村共有网箱866箱、浮房27个,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可实现全村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

2017年,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网箱养鱼和实施“1110工程”所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新丰村: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增收渠道

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是天生桥水电站淹没区搬迁的移民新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89户378人,山地3810亩,水田110亩,是“十三五”时期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216人,计划2017年脱贫出列。近年来,新丰村不等不靠,因地制宜,依托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依托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先后建设了停车场、钓鱼场、钓鱼台等配套设施,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全县乡村旅游日益发展,该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休闲垂钓等旅游产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届野外钓鱼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队参赛,打响了新丰村生态旅游品牌。通过举办野外钓鱼大赛,仅水面出租、钓位收费两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7万元。

盘活资产,拓宽增收渠道。新丰村成立时,全村预留了60亩集体山地。该村党支部将土地出租给经济能人种植水果,每年租金收入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租用群众土地8亩,利用上级项目资金建设了农业大棚,然后将农业大棚出租给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每年租金收入3万元。将闲置的旧厂房重新修缮,出租给西林源之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租金收入5.5万元,通过盘活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

2017年,该村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和实施“1110工程”所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2万元。

规范管理,赢得群众满意。该村充分发挥村民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中,坚持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严格按照《西林县村集体收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推行“村财乡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大额资金使用都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下,事前、事中、事后都向村民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集体收入资金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等。例如2017年该村共开支8.85万元,其中:为全体村民购买养老保险7.86万元,保洁员工资补助0.48万元,公用水电费支出0.36万元,道路桥梁维护支出0.15万元。

央龙村:帮扶带动村民联动

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央龙村共有9个自然屯326户1531人,耕地面积7303亩,是一个纯苗族聚集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8人。为了加快群众脱贫奔康步伐,实现2018年脱贫出列目标,该村党支部在后援单位的倾心帮扶下,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帮扶带动。2016年,后援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驻桂企业给予央龙村产业帮扶资金135万元,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西林县央龙东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将帮扶资金中的40万元入股到广西西林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发展有机茶园200亩,执股5年。公司每年向村集体固定分红3000元、向建档立卡的79户贫困户每户固定分红400元;每收购1斤鲜茶,村集体和合作社还各获得1元收益;同时公司每年将总收益的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通过入股200亩有机茶园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0.9万元。

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经营模式,利用后援单位产业帮扶资金中的95万元购买300只山羊、50头黄牛发展养殖产业,以代养和领养两种方式进行经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销售。其中,代养方式由合作社经营,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社按照1∶3∶6的比例进行分成;领养方式由有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领养10只山羊,领养户每年除上交村集体和合作社各500元外,其余收益归自己所有。预计2018年后,山羊、黄牛养殖产业每年可实现总销售收入30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村民联动。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加入到央龙东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组织群众到公司的有机茶园中务工采茶。今年春季,50多户贫困户到茶园务工采茶,户均收入超过3000元。同时,随着茶叶基地、山羊和黄牛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和合作社聘请该村多名群众作为长期工,年工资收入5万元以上,切实帮助贫困户彻底脱掉“贫困帽”。

2017年,该村在后援单位帮扶带动下,通过入股分红和实施“1110工程”所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9万元。

那宾村:投资合作资产出租

西林县那劳镇那宾村共有10个自然屯496户1959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76人,计划2017年脱贫出列。2015年以来,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鸡蛋”放进多个“篮子”,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投资合作收益。该村作为2016年自治区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村,共得到上级项目资金100万元。为保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保值增值,该村将其中40万元投入到金桔利贡柑果园,按照投入资金收取一定收益。其中前4年(2017年至2020年)每年按照本金5%的比例获得收益2万元;后8年(2021年至2028年)每年按照本金10%的比例获得收益4万元,同时在2021年底前返还那宾村本金40万元;合同期满后,那宾村可获得收益40万元,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购买资产出租。该村党支部投入40万元在那劳镇易地搬迁安置区购买统建房1栋(3层半楼房,建筑面积243平方米)用于出租,2017年实现租金收入0.5万元,从2018年开始预计每年可实现租金收入2万元。

2017年,该村通过投资合作、资产出租和实施“1110工程”所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引领群众致富。“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让群众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该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与金桔利贡柑果园开展合作,有效实现了在扶持水果种植大户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2017年,金桔利贡柑果园支付给当地群众土地租金和劳务报酬约110万元,到果园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奔康。

大胆创新百花齐放

——西林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纪实

近年来,西林县紧紧围绕脱贫奔康目标任务,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在全面实施“1110”工程(即购买1个门面、入股1个市场、发展10亩水果)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大胆创新,因地制宜,鼓励各村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先后探索出资源开发型、盘活资产型、产业带动型等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目前在全县97个村(社区)中,已有村集体经济的52个,占总数的53.6%,其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2个,2~5万元的有40个,2万元以下的有10个,全县41个贫困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本版图文均由西林县委组织部、西林县委宣传部提供)

县级兜底重点保障

县委书记冉光富到八达镇坡皿村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县长欧阳可爽到坝盆村金盆农民黄牛养殖合作社调研。

新闻推荐

扎根山村 服务村民 ——记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村医黄世玉

黄世玉,1974年出生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一个苗、彝族杂居的偏僻小山村。因从小目睹村里群众缺医少药饱受病痛折磨,于是他立志学医,想为更多人解除病痛。1996年7月,黄世玉完成了中医学业,放弃了...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