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养鸭汉子的梦想 □王向辉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8-11 03:40 大字

农景辉的妻子正在喂鸭子  

晚霞温柔地照耀着山村,如含情脉脉的少女在与勤劳的人们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在西林县古障镇西舍村田坝屯的小河边,成群的鸭子有的在河岸的树荫下小憩,有的在河水里嬉戏。这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在岸上一边“哩哩、哩哩”的呼唤,一边在铺着帆布的地上撒上玉米粒,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往岸上赶来,你争我抢地吃着主人撒下的玉米粒,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年轻的丈夫是田坝屯村民,叫农景辉,今年27岁,他和妻子南下广东打工了两三年,今年回家养起鸭子。“打工又苦又累,根本攒不了什么钱,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也不放心。家里有养鸭的传统,我想通过养鸭也能发家致富,也会过上好日子的。”农景辉谦逊地说。

田坝屯群山环绕,气候宜人,古障河、西舍河、溪流环绕寨子潺潺而流,周围都是水田,为养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田坝屯自古以来就有养鸭的传统,每家都会养十多只到几十只鸭子。说起养鸭,农景辉充满自信:“我小时候是吃鸭蛋长大的,自己也有了一些养鸭的经验,对养鸭非常有兴趣。”

万事开头难,农景辉夫妇辛辛苦苦打工两三年攒下来的钱还不到1万块,经父母同意,他卖掉自家种的一片杉木,得了3000多元,又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多元。资金少难不倒有心人,农景辉采取“接力养殖”的模式,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一间简易的鸭棚,今年2月买来了第一批800只优质鸭仔。鸭子还小的时候,农景辉用买来的鸭饲料和粉碎的本地玉米一起搭配来喂养,细心照料,十多天就可把小鸭赶到田里、河里了。小鸭自己会觅食以后,每天只用喂两餐饲料,就把鸭子赶到田里、河里放养,河螺、小鱼虾、虫子,以及岸边的杂草等都是鸭子的美食,同时节省了不少饲料成本。农景辉夫妇细心观察鸭子的生长情况及疫情,定时给鸭舍消毒,他们勤快心细、精明能干,常常抽空向附近的农户讨教经验,到镇里畜牧兽医站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结合自己的经验很快掌握了养殖的实用技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农景辉养的鸭3个多月出栏了,卖了4万多元。“其实河里放养的鸭健康,很少生病,肉好吃,很好卖。”农景辉跟笔者说。的确,农景辉养的鸭年龄够(3个月以上),皮下脂肪少,肉质结实细嫩,汤水鲜美清甜,可口无腥味,当地人称为土鸭,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仅一个多星期他养的第一批鸭子就卖完了。

第一桶金往往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农景辉又购进了1000只鸭仔,同时增加了一些设备,把养鸭基地搬到自家附近小河边的沙糖桔地里,建起了一间小房子,又买来一辆三轮车方便拉饲料和卖鸭。这样鸭子的活动空间更大,空气流通更好,更有利于鸭子的健康和生长,鸭粪可以直接给果树施肥,果树的病虫害也少了。

在农景辉夫妇的精心护理下,第二批鸭子又长大出栏了,刚卖了一半,他们就用卖鸭得的钱购进了第三批鸭仔1000只,现在第三批鸭子近2个月大时,接着又购进第四批鸭仔。这就是农景辉的“接力养殖”模式,一年一般养四批。

“养鸭有没有风险?”

“有,最大的风险就是怕鸭病了,做好疾病防疫并非易事。”

据农景辉介绍,基本上每次下大雨发洪水,都有一些鸭得脚病和歪脖子病,最后死掉。他说鸭舍也是关键,因为没有资金,他直接把围栏围在果林里,晚上把鸭子关在里面,遇到雨天,地面积水潮湿,鸭容易生病。

“幼鸭防疫、成鸭防病不容忽视。”农景辉说:“我还要加强疾病防疫这方面技术的学习,边养(鸭)边摸索,及时对鸭群进行病害防治,保证鸭的健康生长。”

谈到今后的打算,农景辉有了新的想法:扩大养鸭规模,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鸭棚,希望得到疾病防疫方面的技术指导,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西林皿帖村有一口井井水会变色

村民到井边取水洗衣服  西林县西平乡皿帖村里有一口井的井水会变色,据该村村民介绍,此井井水会随着天...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