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高山苗寨育桃李 ——记“八桂优秀乡村教师”项江保
马国林 王正庭
“在33个岁月的轮回里,他把热血与青春倾洒在巍巍耸立的大山里,为高山苗寨孩子放飞一次又一次梦想;他教过的学生大部分已走出高山苗寨,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当上了老板,有的成为致富能手……而他,也有多次调到镇中心小学或别的单位工作的机会,然而他却选择继续浇灌那山间桃李,为她们的芬芳奉献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年近六旬的“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西林县古障镇水头村江陇小学校长项江保。”
1 王子山下育桃李
江陇小学坐落在海拔1883米的西林县最高峰王子山脚下,距离县城80多公里,是西林县西部最偏僻、气候最严寒、教学条件最差的教学点之一。
1981年7月,项江保从百色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怀揣着青春和梦想来到无教学楼、无围墙、无校门、校舍全是危房的江陇小学任教。当时水头村是个公路不通、电话不通、水电不通的边远高寒山区苗寨,每次到镇上开会或办事,他都要越过多道山梁,趟过多次河水。雨季山洪暴发,山路被淹没,爬荒山,穿草丛,好几次他一个人在野外风餐露宿。这样的路,他默默地走了16年。直到1998年“村村通公路”大会战,这个偏僻的山村才得以通公路。路是通了,但由于偏远贫穷落后,几乎没有车辆进出,更没有人买得起车,因此从镇上到小学的27公里山路,还得靠他自己的双腿一次又一次地去丈量。
因为条件太艰苦,很多分配到江陇小学的老师都不愿意留下来,原来的3位老师现在只剩下他1人。新来的老师总是来了又走,看着孩子们那双渴望求学的双眼,他黯然泪下。
“教室漏雨了,他上屋顶捡修瓦片;课桌椅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操场凹凸了,他带学生一起平整;学生的费用交不上,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垫付……”水头村支书杨精明对项老师的工作赞不绝口。
2 留守儿童贴心人
为了生计,村里的大人们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看守,学生大都是留守的山里娃,吃住基本都在学校。项江保一个人守着一所学校,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既是保姆,又是炊事员,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
“下课后项老师总是把低年级的孩子们先送到厕所,然后在外边等候,帮孩子提裤子、擦屁股,一个大男人实在不容易啊。”居住在小学旁的村民陶开文感慨。
“我的肚子疼,是项老师买药给我吃;我发烧了,是项老师给我刮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项老师的好。
2008年,是学校学生最多的时期,共有学生126名,他每天都要从一到六年级进行复式教学,身体一直都很健康的他,曾晕厥在课堂上。
3 最放不下山里娃
“谁都不愿到我们这里任教,我上哪去找老师哟!”上级部门了解到江陇小学的困难后,同意聘请两名编外教师。在他和村支书的多次恳求下,打动了从本村走出去的唯一大学生杨发富,同意回村帮助老师从教。第二个学期,他还说动了大专毕业后在南宁打工的小儿子项泽峰回村执教,也当起了编外教师。
“我今年已经58岁了,过两年就退休,而我的学生和儿子都是编外教师,我退休后山里的孩子们怎么办?希望通往山里的路更好,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完善,让山外的老师能够安下心来教育山里的孩子。”项老师最放不下的,就是那群求知若渴的山里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3年来,项江保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豪言壮语。他却用满腔热情和不懈耕耘,展示了一个山村教师的风采,履行着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始终恪守着自己庄严的承诺:对学生,“爱”字暖心,“严”字当头,“帮”字入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项江保相继被评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百色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模范教师”等。
新闻推荐
主打“鱼姜果” 青山变“金山” ——西林县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纪实
本报记者陈强本报通讯员黄燕群文/图核心提示:偏居一隅、交通不便,给被戏称为“省尾”的西林县发展工业带来了重重困难。不过,在这里却有着75.83%的森林覆盖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