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击非典的日与夜

百色早报 2013-04-18 05:12 大字

资料图 医护人员拿着患者送来的锦旗合影医护人员获表彰  

开栏语

最近一段时间,H7N9禽流感搅乱了这个春季的平静。让人不禁联想起10年前的情景,我们同一种被称为“非典”的疾病做殊死搏斗。2003年4月18日,百色市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人,一时间“非典”这个可怕的字眼,成为人们闻之色变的恐慌之源。人们纷纷冲进大大小小的药店,抢购板蓝根,抢购口罩,抢购体温针;在城市,在乡村,工作人员把守在各个路口,量体温、做登记,一场抗击非典的阻击战打响……

10年后,曾经惊心动魄的场景已经远去,但当我们打开那时的报纸,翻着一张张照片,看着一段段故事,蓦然发现,这场“非典型肺炎”留下的“非典记忆”,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白衣天使的前赴后继、亲友的惦记担忧、陌生人的关爱鼓励,都曾带给我们诸多温暖与感动,都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的正能量。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非典十年纪”专题报道,寻访当年抗击非典的那些人那些事,带你重历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看看非典让他们、让这个社会,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本报记者  龙 潇  通讯员  周顺彬  黄燕群  王正庭  黄国祥  文/图 

3月24日,晴。春天的阳光柔柔、融融的,西林县人民医院与往常没什么不同。但是,倘若时间倒回到2003年的春天,这所收治了百色市唯一一例非典患者的医院,却成为一个令不少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10年之后,记者来到这里,重访当年与非典患者零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倾听那些注定要和他们一辈子捆绑在一起的特殊记忆……

1、非典病人突然而至

2003年4月18日,一个看似平常却暗流涌动的一天。

“我们收治了一名从广东打工回来的病人,症状为发热、头昏、呼吸困难,疑为非典型肺炎患者。”4月18日下午4时许,时任西林县卫生局局长兼西林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岑怀芳,刚从南宁出差回来准备进家门时,就接到了该县古障镇卫生院一名医生打来的紧急电话,他的心猛地紧了一下,马上通知防疫站派人前往古障接人,以避免其接触到更多的人。

“接到通知时,大家都很意外。”当年患者的主治医生之一吴文献回忆道,虽然当时广东等地流行非典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因西林地处偏远,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一样对非典传播的危害没有切肤之痛,突然而至的非典病人,着实引起不小的慌乱。17时许,病人到了。医生们对其进行紧急会诊,初步诊断为“疑似非典型肺炎”,医生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患者入院时,病情很严重,呼吸急促,口唇紫绀,有皮下气肿,肺部有罗音等。”当时西林县人民医院没有独立的呼吸内科,由传染科主任吴文献,医师谭力、曾国洪,护理部主任褟玉善、副主任岑桂珍和护士黎春梅、王秀灵、农桂梅等组成的抢救小组成为对病人实施救治的首批医护人员。没有专门的传染病房,住院部的一间病房很快被清空出来,大家找来木板将其改造成临时的隔离病房,病人随即住了进去,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紧张地急救工作中。

19日,自治区及市里的专家带着药品和抢救器材来到西林,经抽样送检,确诊该病人患了非典型肺炎。由于这是百色唯一一例非典病例,情况特殊,也不允许长途转运,病人最终被留在县医院治疗。于是,西林县人民医院成了当时百色市最重要的“非典”战场。

2、潜水镜当防护眼镜

隔离的第一天,病房的空气里似乎能嗅得到各种慌乱。当时全国都还没有找到防治SARS的办法,大家又是第一次接触非典病例,没有正规的隔离病房,没有专门的防护服,医护人员难免会对治愈病人和自身安全有所担忧。

“没办法,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做。”护士黎春梅说,病人刚到医院时没有护目镜和防水鞋,她看护病人时穿的还是普通的工作服,当晚她们就自己动手连夜赶制了隔离服、脚套,还到百货商店买来潜水镜和防水鞋,这些简单的物品,就是当时医护人员的全部装备。“先在里面穿一套短装,外面再穿3套隔离服,戴上两三个纱布口罩、脚套,虽不是专业的防护服,但总比和病人直接接触好些。” 4月天,几套防护服穿上身,往往还没开始工作,汗水就已湿透衣衫,有时汗水流得打针都看不清,厚厚的纱布也让人呼吸变得异常困难,走上十几米就感觉到心跳明显加快。但真正开始治疗病人后,责任心要求医护人员全身心地专注,所有的不适与恐惧也就随之消失了。

“当时病人心率110,呼吸急促,缺氧,各种生命体征不平稳,整个人处于惊恐状态。”时隔10年,说起当年的情景吴文献仍历历在目。同样的记忆,黎春梅也是一样清晰:蓬松脏乱的头发、呆滞的眼神,又臭又腻的衣服。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精神状态如此差的病人。“病人说他透不过气,很难受。”患者对黎春梅说的第一句话,让她心生怜悯,“照顾他既出于一种职责,也包含很多不忍与关爱。”

3、老药厂变成隔离区

很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医院住进了一个非典病人,医院及与之接触的医护人员都被贴上“非典”标签,很多病人办理了出院手续,不要说来看病,就连路过医院的人都绕着远路走,部分住在医院附近的人也纷纷搬了出去。

“不敢和别人说话,即使说也是隔得远远的,家人也不敢随意外出怕被别人误解,甚至连我们医护人员的孩子去学校读书都会被别人说。”岑桂珍说,为了避免群众的恐慌和医护人员之间相互传染,护理患者的医护人员也被隔离起来,统一安排到宾馆住,上下班由专车接送。

非典病人住进医院不久,一位在医院住院的产妇出现发热症状,经检查虽不是感染了非典,但还是引起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将非典患者转移到一个专门的隔离区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做隔离区,医院出动很多人手在县城周围四处打探,先是选中了福利院附近的一块空地,可附近居民一得知医院要来搭棚,马上出来阻拦,最后只能放弃。后来,大伙将目光锁住了医院周边的一个废旧老药厂,“老药厂地处偏僻,有一栋2层楼房能满足所需的房间数量,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外有两扇大铁门,便于与外界隔绝。”经过一番改装,老药厂就变成了隔离区。

紧接着,医护人员带着患者转移到了老药厂,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隔离生活。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第一次卖春联 □西林县八达镇第二小学民52班 岑昌幸

未婚的哥哥做许多小本生意,城里乡下到处跑。寒假时,近年关,他忙不过来,要我替他卖春联,我惊讶不已。我没做过买卖,很为难,并不想去,但爸爸妈妈非要我去,还说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卖...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