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达村“变身”记

右江日报 2017-07-04 09:03 大字

汽车沿着二级公路一路前行,道路两旁的禾苗绿意盎然,满眼尽是喜人景象,从田阳县城走了近10分钟的车程,就到达田阳县坡洪镇双达新村位于田州镇凤马村的安置点。还未行至安置点,远远就在车上看到双达新村大气的村口大门。

年轻却又“古老”的双达村

双达村是一个年轻却又年份“古老”的村子,村子大门两旁的对联“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跟党旗离故土移福居天时地利皆独具保生态谋脱贫奔小康政通人和亦双达”,32个字,浓缩了双达村一千多名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勇拼搏求发展,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史。

双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志明还清晰地记得“老”双达村以前的样子。双达村地处田阳县南部大石山区,全村296户散居在20个自然屯,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耕地少、收入少”,“光棍多”,这三难、两少、一多是“老”双达村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新”双达,凝聚了覃志明许多的心血。

覃志明是“老”双达村里第一个走出去吃“螃蟹”的人,“只有走出去才有出路”,覃志明用自身行动践行了这个真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深感在村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没办法脱贫致富的覃志明,只身到右江区四塘镇承包了60亩玉米地,当年收入达2万元,干一年就超过了在双达村干10年。尝到了甜头的覃志明,首先想到的是帮助群众克服不敢走出大山的心理,他发动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在田州、头塘、百育等条件较好的乡镇承包土地种植玉米、甘蔗、木薯、芒果等,再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群众外出创业。在覃志明的帮助和引领下,南宁屯村民罗建香到百育镇新民村承包20亩土地种植甘蔗获得可观的收入,带动全屯15户群众到外承包土地种植甘蔗;达上屯村民唐静观外出跑运输、做生意,吸引和带动20多户群众跟着外出跑运输、做生意。

穷则思变谋出路

随着外出务工的群众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在外面拓宽了视野的年轻人,开始有了想集体搬迁、改变恶劣的自然居住条件的想法。“双达村以前的条件实在太艰难了,如果有机会搬出来,就可以有新的活路。”多年来,集体搬迁的想法一直埋在覃志明的心里。

2012年,田阳县被国家列为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实施,双达村迎来了机遇。当时已经65岁的覃志明难掩心头的激动,不顾年过六旬的高龄,与村民代表一起,先后奔走于那坡镇濑旺村、田州镇三雷和平坡村、头塘镇绿谷屯、头塘华侨农场、百育镇四那等地,与当地群众协商安置用地事宜,最终,在政府的协调下,在田州镇凤马村落实了58亩安置用地,圆了双达人的易地搬迁梦。随后,覃志明又马不停蹄地到发改、国土、建设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直到一切办妥,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新村的筹建仅购买地皮就需要600万元,当时群众手里没有多少钱,但每家每户都积极奔走,努力筹钱,因为,这是“双达”明天的希望,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群众就筹够了需群众自筹的那部分钱。

双达新村新气象

2013年,双达新村仅有10多户建房;2014年,100多户建房;2017年,303户建房,常住人口1340人……易地搬迁后的双达新村印证了覃志明的想法。搬迁到了双达新村后,因交通便捷,临近田阳县城,不仅孩子上学方便,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而且务工就业机会多,勤劳的双达人在新的环境里如有神助,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拼搏,靠着自己的双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如今的双达新村,村民们有的承包土地搞种植、有的到农贸市场做买卖、有的组建施工队进城搞装修,群众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盼头。村支书覃志明告别了旧双达的木瓦房,在新双达建起了小洋楼,办起了小超市。村民黄全勇在搬迁之前,一家人住在坡洪镇的“老”双达村里,耕地少、用水困难,一家人仅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搬迁到双达新村后,勤劳的黄全勇起初靠着搞运输、拉货让日子慢慢变好,积攒到一部分钱后,黄全勇大胆地到周围的村屯承包土地发展芒果种植,去年收入7万多元,今年收入也不低于7万元,不仅脱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覃志明说,黄全勇只是易地搬迁后脱贫致富的双达人中一个例子,还有许多的双达人正在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双达人走向脱贫,迈向致富。据了解,2012年搬迁前双达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350元,搬迁后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419元。

新闻推荐

彭晓春在田阳县调研时强调 聚焦班子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责任担当 确保“三年一争当”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责任担当确保“三年一争当”活动扎实有效推进本报讯(记者喻武强)6月3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到田阳县调研指导“三年一争当”活动。彭晓春在调研时强调,...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