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酿造“甜蜜事业” ——记田阳县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莫晓战

右江日报 2017-06-15 09:18 大字

“现在我酿酒已经实现了年产80吨的产量,产值达40万元。”在田阳县那坡镇那坡街,37岁的莫晓战可是小有名气的酿酒好手,党员创业能人。在这条老街里,莫晓战不仅酒酿得“香”,酿造蜂蜜也是出了名,“年内,我们自然醇土蜂合作社将继续发展50到70户贫困山区农户,并为每户提供10到15个蜂箱,实现8000斤到10000斤野生蜂蜜的年销售目标。”看着蜂箱旁进进出出搬运花粉的蜜蜂,莫晓战掰着手指高兴地给大伙算起了“甜蜜账”。

那坡镇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地貌由平原、丘陵、石山三种类型构成,由此决定了三种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产方式。2000年,该镇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发展劳务经济,在这之后的第二年,21岁的莫晓战刚从海南某野战部队退伍返乡,又加入到外出务工的大军中。“现在想起来还真没后悔,就像去参军一样,说走就走。”3年的军旅报国回到家乡,不少乡亲依然守着旧街和几亩田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军人的意志让他暗暗发誓,要带头创业,然后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就这样他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外出务工。在浙江某公司,他学会了酿酒技术,并很快成长为公司负责酿酒培训的技师。他还发现,酿酒这个行业,除了售酒获利之外,酒糟还可以用来发展生猪养殖,产生更大的价值。于是他决定把创业的意向定为自酿酒和生猪养殖。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公司曾一度开出10万年薪让我担任总经理,但想到当初出来的那片初心,还是被我给拒绝了。”

回到家乡后,莫晓战开设了一家酿酒小作坊,为打开销路,他就一家家商店挨个推销,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他的作坊越做越大,实现了年产80吨的产量,产值达40万元。他利用打工时学到的发酵技术,搞起了生猪养殖,现在年出栏肉猪将近1000头。致富起来的他,不仅向农户传授酿酒和养猪技术,还根据酒厂和养殖场的人手情况,安排农户到厂里帮工,实现农户家门口务工增收。

逐渐成长为村里致富带头人的莫晓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肯定。2015年底,他被推选为那坡街扶贫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整个那坡街的脱贫攻坚工作。“现在我们这里平原、丘陵地区的群众发展都很好,山区里的贫困户缺少生产资源和条件,发展后劲不足,收入水平还是很低。”为此,他深入周边山区考察,听取当地群众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他想到了养殖土蜂:即中华蜂。“山区片资源环境好,山林开花植物繁多,给蜜蜂采蜜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养蜂投入的劳动力少,市场行情好,还可实现持续增收。”认准了这一产业后,莫晓战“撸起袖子”就干。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包括有丰富经验的养蜂技术员、熟悉市场销售的老板等,成立了自然醇土蜂养殖合作社,指导农户养蜂,负责回收销售蜂蜜,实行产销一体化运作。

然而“万事开头难”,2016年底,他动员山区群众加入养蜂合作社,组织了有意向的农户到养蜂培育基地实地观看。但是,直到2017年3月花期已至,原先有意向的二三十户人家只有2户前来领蜂繁养。“通过了解才知道,很多贫困户顾忌风险,担心没技术没销路,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团县委的青年创业培训,见识了“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方式,他知道办法来了。

在他的安排下,合作社对现有的2户农户进行全程跟进指导。很快,第一批蜂蜜就到了成熟蜜收割的时候。收割当天,他组织农户前来参观,共割蜜28箱,采收近80斤,农户当场收益将近4000元。就这样,养蜂的甜头很快传开了,加入土蜂养殖的农户日渐增多。短短2个月内,合作养蜂的农户就增至了20户。目前,整个合作社共有500个蜂箱,2017年4月蜂蜜销售值达5万多元,养蜂成为了农户的“甜蜜的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名专职扶贫村干,莫晓战深感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接下来,他将继续巩固扩大自酿酒、生猪养殖规模,打造自酿酒品牌,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年内,自然醇土蜂合作社将继续发展50到70户贫困山区农户,并为每户提供10到15个蜂箱,实现8000~10000斤野生蜂蜜的年销售目标。未来3年,争取吸纳合作农户300户,辐射周边乡镇、县、市,实现产量及销量“翻三番”,让更多贫困农户尝到致富的“甜味”。

新闻推荐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百色” 新闻采访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蔡明)6月5日,“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百色”新闻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建宁出席仪式并讲话。黄建宁在仪式上说,去年以来,百色市委...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