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治峰组织成立革命同盟会 □黄志庭 收集整理

右江日报 2017-05-11 08:55 大字

1923年,奉议县甫圩乡篆虞村(今田阳县百育镇新民村篆虞屯)思想进步青年黄治峰,联络甫圩乡、仑圩乡的进步青年,组织成立右江地区最早的革命同盟会,开展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为奉议县农民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治峰,1891年8月出生于奉议县甫圩乡篆虞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易于接受新思想,学习成绩优秀,1909年考取泗镇色中学堂(今百色中学)。在校期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黄治峰开始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宣传三民主义。他还与韦家能、潘立新、黄述明、梁作舟、莫敌等志同道合的校友结拜兄弟,秘密传阅进步书刊,纵论国事,抨击时政。临近毕业时,黄治峰与结拜兄弟指天盟誓:“……成则天下重,败则鬼神泣”,共同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官僚出身的校长杭汝珖对开展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制非常反感,不准师生阅读进步书刊和参与各种革命活动,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不满。在黄治峰的倡议下,发起了驱赶反动校长杭汝珖的活动。学校发现后,立即报请县官派警到学校围捕学生。黄治峰越墙离开学校,连夜逃回家乡。

1916年,黄治峰赴邕投考师范学校,但因战事困扰,半途返回,在家乡的志大小学任教。任教时,面对袁世凯废除民国、复辟帝制,黄治峰深感教书难以改变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年后,他毅然投笔从戎。1917年,黄治峰考入旧桂系军阀开办的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到广西陆军模范营任职。同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准备北伐。当时,黄治峰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粤桂湘联军总司令部警卫队,出兵赴湘投入护法斗争。他的姐夫潘弼臣为他的生命和前途担忧,写信劝他离队回乡,并附诗一首:

金风吹送过乡关,

江浪滔滔恨往还;

坎地折鞭空洒泪,

何日三箭定天山。

黄治峰在湖南行军途中给姐夫回信,也写一首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

报答国家哪肯还;

埋骨岂须桑梓地,

人生到处有青山。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黄治峰义无反顾从戎报国的决心。后来,桂军由长沙败退到湘南,南北军阀互相勾结,罢兵议和,“护法运动”宣告流产。黄治峰对此加以抨击,军阀头目却诬蔑黄治峰“图谋不轨”而将他革职。

1918年2月,黄治峰赴粤游历考察并到广州医学院专科学习,结业后到湖南陵零镇守使野战医院任卫生队上尉队长。野战医院解体后,他回到广西,1922年6月又投到广西自治军第十司令部任少校参谋。可是,该部与土匪、地主豪绅互相勾结,为所欲为。黄治峰对这支鱼肉人民的军队感到失望和痛苦,愤然弃职回乡。

1923年,黄治峰再度回到家乡,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工作,与进步人士黄希堂在家乡的篆虞村兴办业余学校,把失学的青年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知识。在创办业余学校期间,黄治峰向学生讲解三民主义,灌输民主、科学思想,使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明白革命道理。后来,这些青年学生大部分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但不久之后,县公署当局惊呼业余学校“赤化了”,急忙下令解散业余学校。

从军报国无门,办学育人遭解散后,黄治峰下决心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于是,他在甫圩、仑圩两乡串联进步青年潘宪甫、李正儒、黄述明、岑厥安、潘湘城等,于1923年春的一天,在甫圩乡花茶村庙堂开会,组织革命同盟会,按照壮族风俗习惯举行过刀门、饮鸡血酒和砍香等仪式,共同宣誓:“要生死与共,奋斗到底;要见义勇为,不怕杀头;要与民共甘苦,不图享受。”随后,黄治峰率领同盟会会员深入各乡村,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宣传反帝反封建道理。黄治峰向群众讲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生动故事,还用“一根筷子易折,一束筷子牢固”这类浅显的比喻来阐明事理,以唤起农民群众的觉醒,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在黄治峰的引导下,思想进步的青年积极参加同盟会,同盟会组织不断扩大,会员人数由开始的几个人增加到30多人。同盟会会员后来成为奉议县的农民运动骨干,担负起领导农民开展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斗争的重任。

同盟会是早期农民运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县农民协会的雏形,也是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机构。同盟会建立后,领导农民开展自发的反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取得了反抗县官敲诈勒索农民粮食、反抗县官贪污军粮款、举行二都暴动等革命斗争的胜利,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田阳地税局落实政策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田阳讯今年以来,田阳县地税局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相关政策,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营改增试点,增强减税效应。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摸底排查、数据移交等各项工作,将914户营改增纳税人资...

田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