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难舍蔗情 ——记田阳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秀甘蔗专管员韦正文 □马妮娅 李 航

右江日报 2016-08-17 00:00 大字

 

一望无垠的千亩蔗林,葱茏茂密。静谧时,在日光拂照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织锦;动感时,层层枝蔓随风伏动又化成了阵阵绿色的波浪……来到田阳县规模最大的蔗区——靖安村“双高”种植连片基地,动静之间,都充满了别样风情。

“目前长势良好,再过几个月,一方美丽的蔗林就要变成丰收的甜蜜咯。”初见这片千亩蔗林的“主人”韦正文,是一位已年过半百的清瘦老者,黝黑的脸上不时挂着和蔼的笑容,平和儒雅的外表透出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沉稳自然。

其实,坐拥千亩林地产业的韦正文既不是企业老总,也不是富商,而是田阳县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洞靖蔗区一名普通的甘蔗专管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韦正文被糖厂聘为甘蔗生产管理员,参与当地的甘蔗生产管理,从此结下长达25年的甘蔗情缘,把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份甜蜜的事业。

25年里,韦正文用真情与汗水坚守在糖业生产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干出风风火火的事业,在大家眼里,他是致富的“带路人”

 

、尽责的“自家人”、

 

执着的“事业人”。

韦正业的家乡是田阳县洞靖乡雪平村,一个典型的石山区村屯,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岩溶平地及土山丘陵。过去村民曾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生,一年辛苦的劳作也只能换来基本温饱。后经专家考察,发现石山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甘蔗,让韦正文看到发展甘蔗种植可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1992年,韦正文夫妻二人率先干了起来,起早贪黑,在村里试种了几亩甘蔗,同年,喜获丰收。次年,尝到甜头的韦正文扩大种植面积,并配合糖厂发动村民一起加入种蔗大军。至2007年,带动周边村屯种植蔗林1500余亩,每年进厂原料蔗上万吨,农民人均单项增收600多元。同时,种植甘蔗可以解放劳动力,村民可在农闲时外出务工挣钱,双份收入拉动了村民收入快速增长,日子也逐渐跟着甜了起来。

多年来,韦正文身为当地的甘蔗种植大户,不仅在发展甘蔗生产方面以身作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服务蔗农的方面也是尽职尽责,成为了广大蔗农的“自家人”。洞靖蔗区共有8个村,他一个人就包管了4个村,对面广事多的巨大工作量,他却毫无怨言。坚持事必躬亲的他用脚步丈量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村屯、每一片蔗地,凡是有关甘蔗生产的大小事,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激发与保护好蔗农的种植积极性,熟知各种惠农政策的韦正文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传达优惠政策,让每户蔗农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组织村民集体办理手续,帮助村民办理赊销化肥农药;钻研种植技术,利用空闲时间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中耕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组织村民互帮互助,解决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的种收问题;自筹资金买下二手车,为甘蔗派运困难的村屯解决运输难题……永远把蔗农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韦正文也获得了村民与公司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做到了群众满意调查达100%及多次被公司评选为“优秀蔗管员”。

近几年,糖业市场价格低迷导致了甘蔗种植面积大幅缩减,积极性受挫的蔗农纷纷放弃了种蔗。然而,面对种蔗“冷时代”,韦正文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份甜蜜事业的执着与信心,每年仍保持着进厂原料蔗100吨以上的纪录。“身为公司一员,种好甘蔗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热爱的事业,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不会放弃。”

2016年初,坚守的韦正文盼来新的发展曙光。田阳县大力实施糖业转型升级改造,推行甘蔗生产基地建设,以打造一批基地经营规划、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高标准示范区打开了甘蔗生产的新局面。韦正文内心深处的创业干劲再次迸发,凭借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与信誉,在短短半个月内,他就谈妥了1000多亩地的流转、银行贷款及用工等事宜,公司在租金预付、种苗调运、化肥赊销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至4月底,千亩“双高”种植连片基地顺利“诞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钟情于种蔗事业的韦正文不忘初心,热情依旧,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向着一个全新的高度冲击。

新闻推荐

田阳加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管

本报田阳讯针对夏季旅游旺季期间食品消费特点,日前,田阳县食药监局组织开展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重点对田州古城景区、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及周边餐饮店、食杂店、食品摊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