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因地制宜搞项目 创新模式助扶贫 桥马片区贫困户鸡舍里“淘金蛋”□本报记者 李 磊 文/图

百色早报 2016-08-20 01:24 大字

赵福棉在打理鸡舍  

田阳县桥马片区,7个村中有6个是贫困村。这里石漠化严重,石山密布,土地稀缺,还缺少水源,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亩。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芒果,猪、牛、羊、家禽也都是小规模圈养,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4967元。这个经济收入模式单一,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石漠化贫困村,怎么脱贫致富?

当地党委政府想到了一个因地制宜的脱贫办法。今年初,田阳县引进广西宏华生物集团在县内投资***养殖项目,桥马片区蛋鸡养殖扶贫项目就此开始了。“田阳的光热条件好,有利于蛋鸡的生产,产蛋率高。而且蛋鸡养殖占地少,桥马片区地少的特点造成的影响较小。”广西宏华生物集团田阳分公司的陈志雄经理说,“去年11月份我们进行了考察,觉得那里很适合这个项目,之后就开展了合作,从3月开始进鸡,5月底已有收益。”

陈经理告诉记者,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由公司与贫困户签定养殖合同,以预支的方式先向贫困户提供优质的蛋鸡苗、饲料、兽药、饲养设备、饲养技术等来饲养蛋鸡,生产“宏华”牌鲜蛋,公司负责按合同收购价回收鸡蛋;合作社负责组织本村贫困户与公司合作饲养蛋鸡;贫困户负责按照公司蛋鸡饲养管理要求进行生产。每批蛋鸡饲养完毕后进行结算,扣除饲养成本外,公司一次性付给贫困户养蛋鸡的利润。

项目就设在五村镇桥马村,目前已有7栋鸡舍投入使用。家住桥马村下巴屯的贫困户赵福棉每天早晨来到鸡舍中开始一天的忙碌,扫地、投料、捡蛋……这一栋鸡舍,由他一个人打理。今年,他申请了村中的蛋鸡养殖扶贫项目,负责该鸡舍4000多羽蛋鸡的日常照料,在这个饲养周期里,所得收益利润则归他。每天,这4000多羽蛋鸡产蛋3900枚左右,一年零十个月的饲养周期下来,他预计能拿到6~8万元的利润。

“以前我到外地打工,一天挣150块钱,现在一天挣的钱也差不多。但是现在离家近,在棚里做工再也不被太阳晒了。”赵福棉说。过去,他家中除去日常开支,一个月仅剩300~500元,孩子上学还需要钱,生活拮据。当他得知这个项目一个周期下来能挣6~8万元时,内心很高兴。“党委政府给的这个政策好,我现在既能在家,又能做工挣钱。”赵福棉笑着说。

申报项目后,赵福棉不仅能够通过饲养蛋鸡获得收入,还获得了养殖技术。在鸡舍里,他熟练地运用先进设备,同时对鸡蛋和蛋鸡的状况进行观察。“刚开始养的时候,公司派人来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原来我不懂养鸡,也没养过鸡,培训过后就知道怎么养了。”而一个周期过后,将会有另一位贫困户负责该栋鸡舍的打理,像赵福棉一样,通过养鸡卖蛋挣到收入,届时,已经拥有了养殖技术的赵福棉,也能够开展独立养殖了。

桥马片区蛋鸡养殖扶贫项目由田阳县人民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在五村镇桥马村租用80亩的土地作为公司养殖基地,负责蛋鸡基地的水、电、路及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负责为当地贫困户向公司交纳一定的蛋鸡饲养风险抵押金。目的在于让贫困户掌握技术,带动附近的村民创业,达到自身脱贫致富的目的。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建设标准鸡舍15栋,总面积6700平方米,带动桥马村30户贫困农户开展蛋鸡养殖。目前,该养殖基地已完成鸡舍建设7栋2800平方米(另外8栋正在完善建设当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鸡笼、自动投料机、刮粪机、水帘、抽风机等设施已安装完华,并已有当地7户贫困户与公司签定养殖合同。

新闻推荐

韦梓响:做大属于百色的农副产品品牌

韦梓响在查看准备包装运往北京的芒果  □本报记者 欧小珍 文/图这位年近50岁的男子叫做韦梓响,四方脸,浓眉大眼,平头,身材结实,看上去和被称为“文学巨匠”的鲁迅先...

田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