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朋友圈究竟是个什么圈?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信息时代里,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朋友圈? 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并将“正反方”观点整理成文。 朋友圈 是利大于弊

百色早报 2016-05-03 01:44 大字

记者在朋友圈内搜到部分好友参加的爱心活动  

秀生活、晒幸福、狂吐槽……上一期,“重度朋友圈依赖分子”许康为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圈使用心得。事实上,越来越多手机族正变身“圈子里的人”,高校内,国学圈让追求潮生活的青春学子,能在传统经典中收获不一样的人生底蕴;生活中,不少集聚小善大爱、推动个性生活的朋友圈也成为更多百色人微信里的正能量。此外,骑行圈、手工圈……林林总总的特色生活圈,没有圈不成,只有想不到,成为志趣性格相投者的快聚平台。

朋友圈让他感到温暖

黄耀章是田阳县巴别乡陇合村陇南屯村民,半年前,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造成他刚出生4天的女儿失去了生命,他的爱人左脚被重度烧伤,危及生命安全,需要进行左脚截肢手术。可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是这个连遭重创的家庭无力承担的,走投无路之下,他向媒体发出了求助信(本报曾做过系列报道)。

黄耀章告诉记者,自从发生变故后,他80多岁的父母在家整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他在医院照顾妻子不得回家,都是靠邻居给父母送饭帮忙照顾老人,“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们真的撑不下去了。”说这话时,这个壮实的中年汉子红了眼眶,他告诉记者,经本报报道后,不少亲朋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转载扩散,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通过银行转账、微信筹款以及亲自到医院探望捐资等方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黄耀章一家筹得将近4万元善款。

“通过微信捐来的有30000多元,老乡亲戚朋友工友,有几块的,几十块的,也有几百块的,有些好心人,我连名字都不知道,也没机会当面说声感谢……”谈及此番际遇,黄耀章心里百味杂陈,不幸一度压垮这个家庭,但是来自社会各界一份份无私的关爱,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黄耀章坦言,得益于网络、微信朋友圈,他们一家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一定会振作起来,鼓励和陪伴妻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时间和以后的日子。”黄耀章说。

热心寻人、救助……事实上,在百色,微信朋友圈“爱心接力”的善举每一天都在上演,市民爱心潮涌,公益力量通过微信朋友圈,汇聚成一股最为强大的正能量传递到各个角落,爱心圈一呼百应,不少像黄耀章一样家庭遭遇变故急需救助的人获得了帮助。

朋友圈让他感觉不孤独

朋友圈创造了一个活跃而熟悉的群体,能拉近空间距离,能打破交流屏障,能增进友谊亲情。或许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26岁小伙张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伴随着“滴滴”声开启。双眼还呈睡眼惺忪状,手就已经摸向枕边的手机,打开锁键、进入微信,刷屏、点赞、回应。“就像每天早上必须洗脸刷牙一样,一天不刷朋友圈,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张铭说。

张铭目前在北京一家英文培训机构上班,老家在田东县,他告诉记者,朋友圈对他的意义非比寻常。“我将亲友甚至小学、中学的同学都弄到一个圈子里,就连父母也教会了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如今,张铭随时随地能操着家乡话与亲友们聊天,家中的堂妹添娃了,家中芒果树开花了,父亲都会拍照发在朋友圈里,让他觉得格外亲切。

今年春节,张铭坦言“简直就是和朋友圈一起过的”。因故不能回老家的他,大年三十晚上自己做了好几个菜,打开微信视频,和老家的父母兄弟一起举杯、聊天谈心。而亲友同学更没少在圈里晒娃、晒旅游、晒年终奖,张铭每天浏览着这些信息,时不时发上几句感叹和意见,他的春节长假也过得“活色生香”。

“我把视频截图发到朋友圈,收获了300多个赞和祝福。”张铭坦言,网络拉近了距离,也让独自漂泊异乡的他不再孤独……

朋友圈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宝宝今年3岁,我几乎每天都会上一些他的图,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他的点滴成长。”家住鼎盛中央公园的周洁女士是朋友圈中有名的“晒娃党”,她告诉记者,晒娃在“80后”年轻父母中很流行,大家很享受与朋友分享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好比当年,我妈妈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我的成长过程,每个季度为我拍张照,从我1岁坚持到18岁。妈妈逢人就给别人看我的相册,只是那时没有社交平台。我认为每一代父母都有记录孩子成长的方式。”

关于安全问题,周洁强调说,自己的朋友圈相对比较安全,她会严格审核好友的资质。“我的朋友圈是经过筛选才能进入的,都是我比较信任、熟悉的人,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况且,我‘晒娃\’晒在个人社交平台,而非公共平台。”

与周洁不同,“90后”小伙阿翔则是朋友圈又一庞大群体“健身党”的一员。阿翔告诉记者,现在,跑步潮与手机APP相结合,现代科技助力原生态运动,方便快捷,许多原本不愿运动的,也陆续投身全民跑步大潮。阿翔从上大学就励志减肥,并制定了一系列运动计划,不过,在生活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年下来体重更是有增无减。半年前,阿翔加入了“晒跑一族”,每天坚持跑步并将跑步时间和路线晒到朋友圈,这种做法让他不到一个月减掉15斤。说起跑步,阿翔说最初只是为了减肥,但最近一个月坚持跑步让他爱上了这项运动。“我每天都在朋友圈发跑步线路图和公里数,既是向朋友们炫耀,也是激励自己再接再厉,希望能有新的突破。”阿翔说。

跟阿翔一样,喜欢上“微信监督”的网友不在少数,他们还组成小组,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发布“履行承诺”的信息,让圈内好友们共同监督是否完成计划。

“每天下班后开始跑步和快走,每次坚持一个小时以上,然后在朋友圈内上图,下个周百色不是有微跑比赛嘛,我们都在为这个做准备。”阿翔告诉记者,“其实朋友圈内的好友监督十分严格与苛刻。有一次,我因为下午有事没跑,竟然被好几个朋友看在眼里。晚上8点,有两个朋友打电话问我今天怎么没有跑步,还有好友嘲讽说我半途而废。”阿翔说,在严格的“微信监督”压力下,他当天晚上8点多出门又补跑了30分钟,并抓紧“晒跑”,圈内朋友们才不再“纠缠”。

朋友圈为他们提供了新机遇

“在微信上看到《国家地理》摄影讲堂上赵嘉老师直播的摄影课内容,收获良多!”前几天,摄影爱好者小许在朋友圈兴奋刷屏,她告诉记者,“没想到在小百色也能听到大师的课,真是太兴奋了。”

各种圈提供了网络版的熟人世界……林林总总特色生活圈,没有圈不成,只有想不到,成为志趣性格相投者的快聚平台。不过,对开启创业梦想的平果青年凌小伟而言,朋友圈的意义远不仅如此。

身为“90后”的凌小伟与几位同龄人组建了“创业微信群”,短短半年时间,已有30名小伙伴加入其中。“创业路上,‘90后’其实是很孤单的一群人。”凌小伟说,刚出校园的他们,大都涉世未深、经验不足、资金有限。通过微信,很多像凌小伟一样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找到了志同道合者。“通过微信沙龙聊创业难题、解经营困惑,谁遇到绕不过去的坎,伙伴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凌小伟告诉记者,前些时候,一位在湖南从事花卉种植的圈友种的花苗遭了虫灾,他找到有多年花卉种植经验的亲戚帮忙支招,最终渡过了危机,避免了上万元的损失。而另一位圈友则在创业分享会上获得启发,毕业季前夕印制了一批特制文化衫出售,小赚了一笔。

“当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流动使我们的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渴望交流、需要沟通,也期待机遇。”凌小伟告诉记者,他去年参加了大学校友创建自媒体联盟,在他看来,实现虚拟社交圈和现实社交圈相融的朋友圈出现,宛若一个网络版的熟人世界,人们可以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内,最直观最便捷地获得人际间的支持、满足交往、甚至拓展知识、业务的需求,“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不愿离开圈子”。

新闻推荐

考场外“后援团们”满是殷切的希望 □本报记者 罗 霞 欧阳雅雯 文/图

家长在考场外等待  昨日是2016年高考的第一天,对于考生家长而言,送考、陪考成了头等大事。在市区5个...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