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让贫困孩子看到社会有爱 定居北京的田阳女子十年如一日捐资助学 □本报记者 蔡 明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10-12 02:23 大字

邵俊捐助的学生们写来的信件有数百封  

10多年前她捐资帮助第一个学生时还在田阳县工作;10年后的她已经在北京定居,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年都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10多年来,得到她帮助的学生有近百人,好多学生都已经考上大学。她,名叫邵俊。

十年如一日捐资帮助贫困学生

“她真的很有心,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地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她的行为让人非常佩服。”田阳县妇联的工作人员葛大姐说。记者最初得知邵俊捐资助学的情况也是从她这里了解到的。

10多年的时间,很多东西都在变,但是邵俊一心想着贫困学子的心一直没变。巧的是,在与邵俊对接捐资事宜的人也没变,那就是葛大姐。

据葛大姐介绍,2004年前后,有人想对田阳县一些贫困学生进行帮助,一些部门领导建议其找妇联对接。邵俊就是那时开始捐助贫困学生的。

先是妇联与学校对接,对田阳县一些家庭特别贫困而且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解。确定可以获得资助的条件后,妇联会把学生名单和家庭情况给邵俊看,由她决定资助谁。

像是自己读书上学一般,每个学期开学,邵俊都会准时和葛大姐联系,说钱已经打过来了,让孩子们安心上学。

那如何确保那些爱心款项都用到贫困学生身上呢?葛大姐介绍,钱都是经过单位公共账号转账的。从把钱划分给学生,再到学生签字领钱,都是公开的,有账本可查。“我们会把学生签收的单寄给捐资者,让他们放心。”葛大姐说。

十年资助学生近百人 有的已考上大学

在邵俊捐助的学生中,有小学生,也有初中、高中生。起初是资助每个小学生每学期300元,初、高中生每人每学期500元,后来是小学中学都一样,都是每人1000元/年,邵俊每年都会资助7名左右的学生。如今,已有多名受助学生考上了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邵俊不仅自己热衷于帮助贫困学生,她还邀请了身边的朋友、同事们一起加入其中。葛大姐说,在前些年,最多有20多名学生受助,每年捐款达数万元。2008年后,因为金融危机,一些人回到了台湾,助学也就终止了。但是邵俊却初衷不改,一路坚持下来,尽管后来自己定居在北京。“她现在虽然在北京,但她说家里人都支持她做这件事。”葛大姐虽然跟邵俊联系不多,但在联系中也了解到一些情况。

只为让贫困学生看到社会有爱

邵俊为何能十年如一日为贫困学子贡献爱心?10月10日,记者拨通了邵俊的电话。

原来,在2004年左右,20多岁的邵俊在田阳县一家公司工作。作为田阳县田州镇本地人的她在平时了解到,有一些学生因为贫困,上学非常艰难,她便打算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当时就是看到一些孩子生活特别困难,我想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有爱,然后充满希望地生活。”谈起助学初衷以及为何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邵俊说道。在邵俊的感染下,她所在公司的领导(台湾人)等人也加入到了捐资助学活动中来。后来,领导回台湾了,但她依然坚持帮助学生直至现在。

除了准时打钱给学生外,邵俊也会时不时和受助学生进行书信、电话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乐观向上地生活。如今,邵俊已经收到学生们数以百计的信件,她总是保存得很好。信件里,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她很欣慰。另外,邵俊还会寄一些书籍给学生们阅读,“像《论语》、《孔子》等文化书籍,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很深,我就将书籍寄给孩子们,希望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增长课外知识。”

去年,得知自己资助的几名学生考上大学后,邵俊感到很欣慰。“虽然我知道对他们资助的那点钱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主要就是希望家乡那些贫困人家的孩子,能感受到人间有爱。”邵俊最后说道。

新闻推荐

母亲捡起他人手机让儿子拿走 失主认为这样做会教坏孩子

本报讯(记者 蔡 明) 手机刚掉地上就被一女子捡起并让她的儿子拿走,这让失主黄女士很郁闷。因为手机里有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黄女士希望该女...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