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山歌代代传 ——田阳山歌传承与发展纪实 □陆 杰 文/图
各地歌手聚集布洛陀山歌大赛赛歌田阳青年男女在布洛陀文化遗址敢壮山景区演唱山歌韦晴晴在指导布洛陀山歌队的小歌手们学唱山歌中外记者采访田阳壮族老歌手
“贝呀侬……”在2014年央视春晚上,田阳壮家妹子韦晴晴用壮语演唱的《壮乡敬酒歌》悠扬而起,天籁般的歌声透过荧屏飘入千家万户,让全国乃至世界感受到了原生态壮族山歌的魅力。
其实,在田阳县,如此动听的山歌随处可闻。作为壮民族文化发祥地的田阳,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孕育了脍炙人口的山歌,从明朝起就广为传唱,分为田州调、古美调,巴别调和蔗园调四种唱调。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的敢壮山布洛陀歌圩,都会有数十万来自各地的群众聚集对歌,一对就是三天三夜。演唱者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用当地的民族语言演绎了一首首淳朴动听的山歌,歌颂家乡发生的新变化,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壮族歌手罗美珍被誉为“田阳‘刘三姐\’”。这位田阳土生土长的壮家妇女,从儿时起便受到山歌的熏陶,打心眼里喜欢唱山歌,17岁时,她被推荐到首府南宁参加三月三民歌艺术节,并有幸成为田阳籍的壮族老艺术家黄勇刹先生的最后一位门徒。她那丰富幽默的歌词,随机应变的能力,扎实的山歌功底让人如痴如醉。黄老先生感慨地说:“壮族山歌,后有传人,我心足矣!”有一位美国人曾竖起拇指夸赞她:“密斯罗,刘三姐,Good!”
为了大力推广田阳山歌,罗美珍积极倡导山歌新潮改革,摒弃传统教条形式,把科技种养、建设小康社会等汇编成新潮山歌。歌词贴近民众、含蓄幽默、平仄和韵、立意新潮,独具一格,深受群众喜爱。她的《敬酒歌》感人至深,而《孝义歌》又催人泪下。多年来,罗美珍在市、县各种山歌比赛中频频获奖,多次应邀参加南宁民歌节、巴马“三月三”歌会、武鸣歌圩等比赛,几乎每次都摘取桂冠,已被广西山歌学会吸收为会员,被歌迷们称为“山歌皇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罗美珍谦逊地说:“我之所以乐意接受采访,并非给自己扬名,而是为了提高家乡山歌的知名度。”目前,她的山歌已被制成光碟50多盘、磁带100多盒。近几年来,她还陆续到各地开办山歌培训班,足迹踏遍全区村寨。
年过六旬的田阳县山歌协会会长潘政安告诉笔者,山歌文化在当地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了规模最大的敢壮山布洛陀歌圩,该县还有正月初九古美歌圩、二月初二坡洪歌圩、三月十七桥业歌圩、四月初八巴别歌圩等大大小小的歌圩13个,是整个广西乃至全国最盛行歌圩的县份之一。以往每场歌圩都有2、3万人参加,近几年增至10万人以上。抛绣球、打陀螺、打铜鼓、采茶戏等久违的民族文艺活动也随着歌圩兴盛起来。各村歌师领着本村人马,用山歌来“打擂”,每次都吸引很多群众。山歌内容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大事,无所不有。
为了让山歌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田阳县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县内山歌文化资源的挖掘、抢救、保护,田州壮族山歌、巴别山歌已分别被列为自治区和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布洛陀山歌进校园活动,并在百育镇逸夫小学挑选音乐基础比较好的小学生,组建布洛陀小歌手山歌队,由专业山歌手负责排练学唱各类曲调的田阳山歌,并适时进行展演。目前,该山歌队培养、发展的小歌手已达120多名。
新闻推荐
歌手上台比赛现场 早就听说田阳巴别歌圩很有地方特色,歌圩最热闹的时候不在白天,而在黄昏后。“巴别...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