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是村里第一个出来打工的人”□本报记者 陈 媛/文 通讯员 黄国顺/图

百色早报 2014-08-22 03:38 大字

陆加冲  

51岁的陆加冲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生活,在他的心里,一直满怀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敬意和感激。“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陆加冲感激地说。

陆加冲,这个满面春风、笑声爽朗的中年男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事业,还在田东县城有了自己的小洋楼,可谓是人生得意,要啥有啥。可是,你一定想不到,三十多年前他连吃上一碗白米饭都很困难,还常常担心风雨交加时,家里的茅草屋被刮倒,因为贫穷他差点娶不到媳妇。

1963年,陆加冲出生在田阳县洞靖乡叮叭村叮叭屯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那里石头多,耕地少,只能种少许的玉米和木薯,曾被人们调侃为“山的王国”。陆加冲年纪还小父亲就早逝,家庭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一家5口人挤在不足20平米的茅草屋里,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一到刮风下雨大家都害怕屋子塌下来,而这样的场景在村里普遍存在。“因为太穷了,很多像我这样的男人都娶不到媳妇,谁愿意把姑娘嫁到这样的人家呢?”陆加冲说。

1980年,陆加冲高中毕业了,和当时村里很多的同龄人一样,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山的王国”,为帮家里分担一些农活,每天起早摸黑。“难道我还要像祖辈一样穷下去吗?”陆加冲常常这样想。

正在这时,改革开放的热潮来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往县城转移。一年后,陆加冲带着村委开的身份证明来到田阳县城,他想要在这里开始自己的新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老板——老罗。那时,因为老罗身患残疾,腿脚不利索,便让陆加冲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自己上下班,每月100元钱。虽然现在看起来这点钱实在少得可怜,可在当时,对于陆加冲来说,这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有了一点积蓄的陆加冲又在县城里帮别人做水泥工、制作花窗,还给当时的石油勘探队煮过饭。1992年,陆加冲走街串巷,回收各种废品,一直到2000年,他带着7万元钱的积蓄,在田东县城建起了自己的塑料加工厂,自己也由打工仔变成了老板。这些年,他不仅有了存款,还建起一幢小洋楼,开起了私家车。“改革开放后,我是村里第一个出来打工的人!”陆加冲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送上爱心礼物 情暖中秋佳节 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到田阳慰问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 □本报记者 陶新妮 文/图

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留守老人送上中秋礼品  9月5日,由广西新扬传媒、广汽传祺百色尊众4S店、麦田计...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