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种上“致富果” 绿山富民两不误 田林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之经济篇 □特约记者 蒙源谋 张春云 通讯员 仲木锋 石 静
“现在路修好了,建起了地头水柜,以后发展规模种植产业就更有盼头了。”近日,记者在田林县平塘乡茅草坪村走访时,该村支书谢太忠高兴地对记者说。
茅草坪村辖12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共462户1914人,属于喀斯特地貌,岩石裸露程度较大,土地贫瘠,是典型的石头村,耕地面积仅有1517亩,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属“十三五”贫困村。过去茅草坪村村民为解决口粮问题,在石头山上砍伐林木,造成石漠化土地面积激增,重度石漠化土地随处可见,石土比例大概是6∶4,耕地严重缺乏。“以前,群众都是靠在石头缝里种点玉米、生姜,养一两头猪,获得微薄的收入,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多群众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线下。”谢太忠如是说。
如今,得益于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茅草坪村,迎来了崭新的面貌。
近年来,田林县发改等部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紧紧抓住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惠民工程的大好时机,将枇杷产业列为石漠化治理项目,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在平塘乡茅草坪村打造枇杷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牵头组织,企业负责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目前,平塘乡已完成枇杷种植3960亩,产业基地面积覆盖石山区茅草坪、龙歪2个深度贫困村;建设了灌溉水池32座,道路硬化5公里,产业基地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总投资1000多万元。据规划,该乡把茅草坪、龙歪、龙果怀、同祥等4个村列为枇杷产业发展辐射范围,远期规划面积将达5000亩以上,枇杷产业将在全乡石漠化地区全面铺开。
据测算,枇杷产业投产后,每亩扣除成本后最低纯收入约10000元,农户收益每亩约3000元,按户均3亩地计算,每年可创造经济收入378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125元。辐射茅草坪、龙歪等4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20户1778人,有望实现石缝里长出脱贫致富“希望果”,不仅可以使昔日的荒山变绿,还可以让农民的腰包变鼓。
“我家现在已经种了3亩多的枇杷果树,明年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采访中,已有多年水果种植经验的茅草坪村村民杨顺华告诉记者,平塘乡虽是大石山区,但地理气候独特,适合枇杷种植,枇杷种植的技术要求不高,当地农户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也可以很好地管护枇杷树。今年他家的枇杷树结果了,相信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科技服务也得跟上。下一步,平塘乡将进一步寻求技术力量支持,加大施肥、修剪、养护等技术指导,在投产阶段引进商家,做好销售、加工以及拉长产业链等工作,努力把枇杷产业打造成平塘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既给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收入,又发挥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为今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好基础。
“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同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大对高龙、香维、平山等小流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涉及高龙乡高郭村、达尧村,以及浪平镇弄阳村、红星村、弄鞋村等。”田林县发改局副局长王宝明说,石漠化治理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所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做到治理一批、见效一批,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晒得金黄卖出好价钱。雨后割笋忙。竹笋压片。要致富,先修路。为将山里的特产运出山外,助力群众脱贫奔小康...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