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信任的调解“110” ——记田林县定安司法所所长文涛远 □庞泳承

右江日报 2018-08-03 09:14 大字

他走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直面矛盾纠纷,全力为人民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他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十六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调解第一线,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他随叫随到,有事就找他调解已成为常态,他有个绰号叫调解“110”。他就是田林县定安司法所所长文涛远。

为民维权讨薪获锦旗

2016年5月11日,定安镇那门村农民工梁某专门来到定安镇司法所,亲手将一面写有“热情无私奉献为我追回工钱”字样的锦旗递交给文涛远,以示感谢。

原来,梁某等30多位当地农民工受施工方陈某雇请负责为那门村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完工后,陈某以各种理由拖欠梁某等农民工工钱共计18.3万元,无奈之下,梁某等农民工代表找到文涛远,强烈请求追回工钱。文涛远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心想:这可涉及到30多位农民工,都是大家的血汗钱,必须尽快给予调解追回工钱。

文涛远随即开展调查,在充分掌握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找到施工方陈某,向他讲解有关法律,并主持召开双方当事人调解会议,最终成功地为梁某等农民工追回拖欠的工钱。

“找到我们请求讨薪,大多时候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这也充分说明了农民工对我们工作很信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很有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文涛远说,通过法律援助为农民工维权,不仅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维护社会稳定。

共话家常巧断家务事

2017年11月23日,彭某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来到定安镇司法所,请求文涛远司法调解赡养问题,如果调解不了,下一步就只能向法院起诉。

彭某现年75岁,共有三男两女5个孩子,老伴早年离世。他含辛茹苦地将5个孩子养大,子女成家立业后,彭某跟随大儿子一起生活。2017年8月初,彭某的眼睛突然失明,其后大儿子与儿媳开始嫌弃彭某,不时对他冷言冷语,不愿意赡养彭某。在这期间,5个子女对彭某的赡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彭某只能选择离开大儿子,独自一人居住。

文涛远受理彭某的请求后,立即进行调解,但第一次调解以失败告终。他认真分析调解失败的原因,认为一是三个儿子对彭某都比较冷漠,二是调解准备得不充分,过于仓促,急于求成。找准原因之后,文涛远找到彭某的3个儿子进行单独谈话,沟通交换意见。在第二次调解会上,文涛远特意将彭某的亲戚代表也叫来一起参加调解。

在第二次调解会上,文涛远从社会道德层面着手进行疏导,让5个兄弟姐妹认识到不敬老、不养老不符合社会伦理,也让他们认识到彭某独自一人将兄弟姐妹5人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在场参与调解的亲戚也指出不赡养老人的不对,文涛远还对他们进行了法律知识普及。经过共话家常,耐心引导,最后,5个兄弟姐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彭某的赡养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勇于担保推进项目建设

“我们想加快施工进度,看看能不能让黎某先给我们施工,请你过来协调。”2017年12月27日,田林县旧州至那腊二级公路定安段项目部经理覃总给文涛远打来电话。接到电话之后,文涛远赶到了项目建设现场。

文涛远经过了解得知,黎某0.7亩的征用地由于此前存在争议,目前刚刚理顺清楚,现正在办理征地款相关手续,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由于征地款未到账,黎某为此不允许施工方先行施工。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文涛远当场向黎某作出承诺:这个征地款,你不用担心,有问题我向你担保。黎某出于对文涛远的信任,同意施工方施工。最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文涛远自2002年到定安司法所工作以来,任劳任怨,扎实工作,舍小家为大家,深入群众当中化解纠纷,保一方安宁。截至今年7月底,文涛远16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计346起,其中调结335起。他也因工作出色获得了“百色市先进人民调解员”“田林县优秀共产党员”“田林县最美基层干部”和“田林县农情乡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田林县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烟草专卖管理,规范卷烟市场流通秩序,合理规划田林县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布局,建立公正、公...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