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亲情“焐热”民心 ——记八桂瑶族乡岩林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王永兴 □刘宏福
八桂瑶族乡岩林村,曾经是田林县出名的贫困村。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口素质不高,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一样不少。
2016年3月1日,一纸公文把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王永兴“调”到了该村任村第一书记。
匆匆忙忙中,一年过去了,王永兴黑了、瘦了,算是脱了一层皮。但是,他却用实实在在的“亲情”行动,博得了村民真心的赞许。
政策信息的“传送带”
初来乍到的王永兴,心里多少有一些焦虑不安。
他做过老师,现在搞宣传工作,但做群众工作可以说是个“门外汉”。
本以为村民对他这个“门外汉”不当回事,想不到一听说从县里来了第一书记,村里人都表现得很热情,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对他说,让他很感动。
突如其来的问题,也曾经让王永兴措手不及。一村民以前为逃避计生罚款,将家中一名超生孩子的户口转到同村一单身汉家中,导致如今年迈无法劳动的单身汉申请不了五保户……但他很快镇定下来,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他把每一件事情都记下来,当做大事来办。
天未亮,人已醒。在大量的走访调查中,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让王永兴精神抖擞。他开始习惯看着窗外的黑幕,静静地思索。
王永兴虽然在农村长大,以前也采访报道过扶贫工作,但这次重回农村,再度零距离接触农民,他深感农村政策信息的缺失。于是,他改变把各种扶贫政策发放给农户了事的做法,自己动手,将15个涉农部门43项惠农政策逐一归类,一家一户对照,只要一有条件符合的,就马上组织申报,让村民受益。
一年的时间里,王永兴共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1225人次,及时落实政策165人次,成为村民名副其实的政策信息 “快递员”。
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岩林村下辖平告、六兰、那丢等10个自然屯328户1536人,尚有贫困户149户660人,建档立卡户83户359人;2016年规划脱贫32户,共143人。一些贫困户仍居住在旧泥瓦房,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留守在村里的均是老人小孩,脱贫难度非常大。
王永兴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村民等待的时间太长。
他组织召开***攻坚工作会,就如何实施具体项目、推出什么措施、采取什么办法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并与全村群众达成共识。
基础设施是村民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他及时向县委组织部和后援单位县委宣传部反映,协调县直相关部门对岩林村8个自然屯的通屯道路进行维修,共维修通屯道路3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协调县水利局争取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建设岩林村岩林屯和六兰搬迁点2个人饮工程项目,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协调县民政局投入3万元对村部进行维修,协调县交通局投入2万元建设岩林村候车室,解决村民其他困难和问题。
为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2016年6月至8月,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养殖户到潞城瑶族乡和八渡瑶族乡养殖基地参观学习。10月,成立田林县康林八渡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0万元,并入股到田林县恒昌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每年有入股分红资金1万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至2016年底,全村贫困户户户都发展了特色产业,户增收3500元以上,全村脱贫出列指日可待。
文明乡风的“编织器”
如今走进岩林村,随处可以感受到一派新风气、新气象。
经济发展上去,村风也要上去。这是王永兴一年的工作领悟。为了这样的变化,他冒雨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征求意见,他觉得自己应该发挥在宣传部门的优势,在岩林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首先是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他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增强了工作活力。
他积极推动“宜居乡村”工程,各类绿化苗木遍布村庄各个角落,并配备了卫生保洁员4名,负责村里的卫生清理,垃圾收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针对村里外出打工者的子女隔代扶养缺乏亲情关爱和正确引导,老人在家孤独无依,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老人晚年生活成为社会问题的实际问题,他主动协调县文广局争取项目资金,投入16万元建设岩林村戏台,大力支持剧团排练,定期为村屯送戏,解决了群众看戏难问题;组织志愿服务者,上门为老人服务,为孩子辅导功课,在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他还开展表彰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一说起村里的事情,王永兴就滔滔不绝,大家都说他变了,变成了“一根筋”和“一把火”。其实,王永兴本人很实在,在岩林村即将脱贫出列的日子里,他还希望这个村有更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本报田林讯2017年,田林县以融合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改善村屯风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提高村屯发展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各项工作。通过旅游企业就业帮扶脱贫。目...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