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笔架山上觅古迹□黎之鼎

百色早报 2013-03-08 04:28 大字

 

笔架山上有处古营垒

出了田林县定安镇往东北方向走,倘若以百家寨赶街道路为横截中线,上至海拔447米的笔架山中峰,下到八来沟的山脚下,左至那华林场对面的小垭口,右至那弄村对面的小垭口,方圆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笔架山东面的山坡上,那些由人工挖掘、垒砌而成的一道道防守平台、堑壕、通道、石堆、岗哨和营房遗址等,真可谓纵横交错,共同严严实实地拱卫着指挥中心——民间传说的“郎江王”的处所。那指挥中心,位于左峰和中峰之间的哑口上,其左右两侧,陡峭如绝壁。至今,其屋依然平坦,呈梯形:前宽22米,后宽8米,纵深25.7米,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其门前还残留一堵长25.7米,高1.2米,厚0.5米的石砌围墙基脚。虽然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的日晒雨淋,至今依然存留于左峰和中峰之间。20世纪70年代,东新二队有社员上此处开荒,谁知几锄头挖下去,几声噼里啪啦的瓦砾声,直把女社员们吓得落荒而逃。后来大胆的三队社员林志扬,到那开垦自留地种瓜、种甘蔗,在那墙脚的石缝里曾挖到了一把大板刀。这些古迹文物的存在,证实了在笔架山上,曾经有过一桩真实的历史事件,此处有古营垒。再从其防御工事分布之广、防御措施之严密及防御工程之浩大,可推断当年在笔架山上或有驻军。

山上存留“品”字形堑壕

至于是哪个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至今尚不得而知。据民间传说是宋朝侬智高举兵败退后,有一部分兵力到此据险固守,后为狄青所灭。但这一传说,不像“西林教案”有史可考;“长毛屠城”(咸丰十年三月,太平军曾广依部在西林城定安发生屠城事件,至今尚有一块“众人坟”墓碑收存于定安中学校园内)有碑可证。《可爱的田林》第154页中有一句“是侬智高部队所筑”的相关记载,但只凭这一句话,是不能叫人信服的。特别是“在定安镇笔架山上,堑壕已被填平”一语,要不是闭门造车,那便是言者在茅坡上走马观花产生的错觉。其实,定安笔架山古营垒之防御工事,并非单一的堑壕。当年的构筑者是根据该山各处不同的地形地貌,灵活多变的构筑多种工事。例如:右峰左侧和中峰相连那一带,坡度不太大,则挖成一道道、一坎坎的防守平台。简直就像是一长长的梯田,层层叠叠。其长度和坎坎的高度都在3~4米左右。所以,要不是深入、细致、全面的观察,就会以为是被填平了的堑壕。那些平台上,就像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一样。不用说使刀枪弓箭,单凭石头,就能叫攻者粉身碎骨于坎坎之下。

其实堑壕并未全被填平。在左峰的上部靠近中峰的地方,那里比较陡。至今还残存几段或没膝或没腰的堑壕。右峰的顶部也有。而大多数地方,则遍布岗哨和营房的遗址。其布列呈“品”字形,从山顶俯视之,就像鱼的鳞片那样,很有规律地布列着。

神秘面纱有待历史学家去掀开

2008年4月20日,有已退休的田林县文化馆的同志到笔架山考古。文化馆的同志在经过了一番的实地观察、丈量、记录和拍照之后,当中一位同志颇有感触地说:“哎呀,要是有足够的经费,在笔架山上,会挖掘出一些文物的。”

是呀,这位同志可言中了,同年5月1日,笔者在笔架山的左峰的一处营房遗址,竟然刨出了几块陶器碎片。于是,便轻轻地刨,越刨越多,在一个约一尺见方的小窝里,居然刨出了132片厚度、颜色、质地不尽相同的陶片。有上釉的,也有不上釉的;有花纹的,也有素净的,陶片下面,还有几颗指头大小的火炭。

在显浅的表土里,尚能刨出这些东西。可想而知,要是有经费、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笔架山文化遗址进行全面考古,相信会出土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到那时,定安笔架山的千古之迷,将会得以破解,笔架山的传说就会找到实事依托。

新闻推荐

偏远小学在爱心援助下全新蜕变

当日中午12时许,随着宁波同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钱峥副总经理和田林县浪平乡平山中心校校长陈乾厚揭开了同创宁波坳亭小学的红色“盖头”,随即鞭炮声、烟花声、掌声响彻云霄,...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