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在乡下过春节更有意思年的味道很浓此话不假在
人们都说,在乡下过春节更有意思,年的味道很浓。此话不假,在我的家乡田林县,进入腊月就开始闻到年味了,到了春节,那淳朴的民俗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把年味熏得更浓了。
小年,年味的前奏
进入腊月,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了,孩子也放假回到家,小村开始为过年作各种各样的准备。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也是村里的小年节,家家户户先是清扫房前屋后,把屋里那些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小年当天,男人用锄头打烂旧的泥火灶,再挑来新的泥土,重新制一个新火灶。女人则是碾米磨面,做汤圆祭灶王爷。小孩们贴画报,精心装饰堂屋。以前住的是泥墙房,我们用旧报纸在墙上贴着,然后贴上美丽的画报,伟人像、风景画等,把屋里扮靓了不少。谁家的堂屋打扮漂亮了,说明那家的孩子有能耐。
杀猪,团结协作的乐章
腊月二十九,是村杀年猪的日子。那天,老人起早在房子附近空地上搭灶架当槽,生火热水等着。年轻人五六个结成抓猪队,一起行动。主人家用一勺潲水引猪慢慢出栏,一到栏外,几个大汉突然把猪扳倒,五花大绑架到台上用刀捅喉咙取活血。等猪不再动弹就抬到当槽上摆放,再到另一户搞“突击战”。有的猪很野,一出栏就跑,遇到这种情况,几个队出动围攻擒猪。杀好猪后由老人或妇女慢慢刮毛,男人回来时,正好到开膛破肚的工序。在村里,只要重工重活,大家都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杀猪也不例外。
晚上搞了个全猪宴,红烧肉、大小肠、排骨、活血,整头猪的每个部位都要割下一点来煮。每一户都要去叫没有杀年猪的人家来吃饭,没有年猪的人分头到各户去吃。吃过饭,主人把桌上的熟肉打包,每人一份,还要拿出一两挂生猪肉相送。这样,没有杀年猪的人家也得到10多挂肉,与大家一样了。我们村就是这样,亲密团结情同一家,不让谁寒酸,共过一个好年。
守岁,共享天伦之乐
年三十晚,家家户户各自围在饭桌前,吃团圆饭。村里有一条规矩,年夜饭不许外人来吃,目的是在这新年佳节美好时光一家人好好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在一个家庭里,饭桌就摆在正堂下,堂上是祖宗神位,摆了许多贡品,香火缭绕。大家就围在饭桌旁,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喝酒聊天,共同守岁。孩子们必须等到除夕时刻,点然鞭炮才可睡觉。大人则是要熬夜,守护香火,祭祖宗到第二天早上。
辞旧迎新的爆竹形成了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焰火晚会。当电视里传来新年第一钟声的时候,全村鞭炮齐鸣,火光冲天,五彩纷呈,映照出山村美丽祥和的生活。
村子有抢点爆竹的习俗,在新旧交替的正点时分,最先点燃爆竹的人家会抢来最多的吉利。时间很讲究,快了慢了也不行。所以,时针指到11点30分,就得派一个人在门外挂好鞭炮了,点上一支烟抽着,等屋里看电视的人发号施令就点火。有一年,我家邻居的唐大伯看准了时间,正要点火,却被别家的爆竹先响吓着了,他急得跺脚叫冤。
看戏,享受文化大餐
腊月二十七,村民在村中心广场搭建一座木戏台,正月初二晚开台演出。壮剧一演就是十五天日夜不停,正月十六到三十,还在演晚剧。
演出过程中,常有人来贺台。来贺台的人,一般是几个好朋友,或一家人或同行业的人每人出100元钱装在封包里,再买一两封鞭炮。来到戏台下点燃鞭炮,递上红包。这时,舞台上插播一个手执圣旨的罗汉,奉玉王大帝的旨意宣读:“加官恭贺××,在新年新岁官上加官,吉上加吉,步步高升!”然后,有扮演仙女的几名演员走下台来,送仙茶给来贺的人喝。喝了仙茶就会身体健康,沾上好运气。有了壮剧,家乡便成了周围一带农村的春节文化中心。正月初二,嫁到外乡的女儿们都回娘家探亲,她们带回不少亲戚来看戏。外村的姑娘、小伙子也来看热闹,为村里年轻人交朋友和谈恋爱提供机会。
串门,增进交往和友谊
年初二以后,村里热闹非凡。各家各户轮流请客吃饭,全村上下,亲戚朋友及乡亲欢聚一堂,互相串门吃饭喝酒。平时大家忙于劳作,很少来往,或者曾有什么过节的,在杯来盏往中消除贻尽,增进感情。随着时代的变迁,请客的名堂多起来:生意人聚会宴、驾驶员会面宴、打工族聚餐、干部碰头宴等等。初五,人们忙于包粽粑,炸油团、麻旦,炒米花等。然后一头挑猪肉鸡鸭糍粑,背上小孩回访娘家了。村里的年,要到正月三十才算结束。□黄绍碧
新闻推荐
学员们在化妆
田林通过连续举办6届壮剧文化艺术节,促进了业余壮剧团迅猛发展。截至今年3月,田林县全县的业余壮剧团已经发展到了69个。当前,2013年的壮剧文化艺术节壮剧展...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