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23年拥军情怀

百色早报 2019-10-15 09:06 大字

武警官兵为农凤学老人过生日。

田东县祥周镇仑圩村有这样一位老人:23年来,逢年过节都会带领家人看望慰问武警百色支队执勤三大队田东中队的官兵并送上慰问品,寒来暑往,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首悠长感人的拥军之歌。她就是被人们誉称为“拥军奶奶”的农凤学老人。

一次路遇的缘份

农凤学今年虽已81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明,看上去精神矍铄,一见面就和我们聊了起来。“阿婆,您还记得第一次和武警中队的官兵们相识的情景吗?”“记得,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那是1996年,我丈夫因病去世,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有孩子上学费用,我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白天上街走巷收购废旧拿到废旧站去卖,所得收入除了每月300元的水电费和房租费,余下的作为一家生活费、小孩学费开支。”农凤学老人回忆道。

“记得有一天,路过武警中队门口,我就问一个战士有没有废旧要卖,那战士听后,跑到中队的仓库里把纸箱、报纸等搬出来交给我。我点好数量按收购价付钱给那位战士时,他却说首长交待这些东西是送给我的,不要钱。23年来,战士们给我的废旧从不收钱。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见我挑得太重,还抢过担子帮我把废旧挑回住处。有时他们累积的废旧多了,不见我去收,就主动送上门来……”

50多岁丧夫的农凤学,偶然中得到战士们的关照,她一直心怀感恩。“我真没碰到过这样的好人,于是作为回报,我主动提出义务给他们的大院打扫卫生。从那以后,中队每逢加菜,举行活动等,都叫我去帮忙清洁厨房卫生,然后就送我空瓶子、纸箱等一大堆废旧,对我来说其实就是送钱。一来二往,我就成了他们的熟人了。”老人一脸满足地微笑着。

一家人的拥军行动

“后来,与中队交往多了,看见战士们训练挺辛苦的,我就想着要给这些孩子们送点礼物表示感谢。于是逢年过节时,我就包粽子、糍粑,蒸糯米饭、做米花给他们送去,让他们也品尝品尝。”农凤学说。刚开始,农凤学送的“礼”并不多,自己一个人操劳就能应付过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战士们的交往越来越深,她送“礼”的次数和数量也就多了起来。看到老人有点力不从心,儿子、儿媳和孙子也都主动参与进来。就这样,逢年过节给中队的官兵们送“礼”,成了农凤学一家人最乐意做的“开心事”。23年来,雷打不动,从不间断。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的中元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互相走动探亲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做糍粑,杀鸭杀鸡,每家都准备满满的一桌酒菜庆祝。今年中元节一大早,已经回到乡下老家和儿子一起居住的农凤学老人早早就准备好一挑箩筐的糍粑给中队送去,这是她和从桂林提前赶回来的孙女亲手连夜包的新鲜糍粑,刚出锅的糍粑散发着幽幽的芭蕉叶清香。

“妈,我们送去就行了,你不用去了。”大儿子的话还没有说完,老人就断然拒绝:“不,我还走得动,要去看看小吴和小管,今年他们就要退伍了。”农凤学老人虽然走路不太方便,可是一提到去中队慰问,她就来了劲,牛都拉不住。就这样,在大儿子和孙子、孙女的陪同下,农凤学老人又一次带领儿孙来到中队慰问。

“春节送粽子,三月三送五色糯米,七月十四送糍粑……最多的一次,用了80多斤糯米,虽然只是一两担,却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农凤学的大儿子、五十多岁的蒙日刚说。他一直在广东打工,中元节前几天刚从外地赶回来。他知道这几天母亲就要包糍粑送给武警中队官兵,想到老人的脚不方便,就回来帮忙,谁知已经嫁到桂林的孙女也回来帮忙,中元节前一晚就赶时间把糍粑粉舂软再包好赶着下锅熬了三个钟头,到天亮时正好出锅装到箩筐……

从2018年起,田东武警中队由原来在城里的旧址搬到现在离县城中心约3公里的新营地。营地暂时还没有开通公共汽车,从农凤学家到县城约7公里,下车后他们得自己打出租车送到新营地,即使这样辗转,一家人还是乐意坚持着完成“任务”。

一个人感召一村人

“起初只是我妈一个人包点东西送去,到后来我们全家都参与其中,再后来,我们敢寨屯的群众听说我们家要送过节礼物给部队,有好多家都欣然地拿出自家的礼物。这么一来,形式上算是“百家礼品”了。”蒙日刚说。

农凤学老人23年的坚守和付出,与中队结下深厚感情,每当中队官兵要退伍或调动离开田东时,他们都过来请她参加送别宴会;新到的官兵来到中队,老兵都带领他们先来认识她这位“亲人”。每年到农凤学老人生日,中队不是派代表来为她送来蛋糕,唱祝福歌,就是请她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到中队一起庆祝老人生日。已经退伍或转业了的官兵,有的经常给老人打来电话问候或寄来家乡特产,有的则亲自来到田东看望慰问。有个叫黄小明的广东籍战士已经退伍10年,今年“八一”节前夕,他携妻儿来到田东看望农凤学老人,给她送上营养补品。采访中,老人打开柜子,数着官兵们给她寄来或送来的礼品,有广东寄来的、湖南寄来的、湖北寄来的……

“农凤学老人与武警中队的交情如此长久,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跟别人说过。直到2018年她回老家居住后,官兵们来她家探望的次数多了,邻居们才逐渐了解真相。”村党总支部吴书记说。于是,屯里的群众也自发地捐献自家的过节“礼物”,或多或少,大家都希望老人去探望“兵孙”们时能让他们吃到敢寨屯群众亲手制作的“土特产”,老人的拥军行动影响了全屯群众,现在敢寨屯形成了“拥军热”。

临别时,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周仕然局长紧握着农凤学老人的手说:“阿婆,今年田东县又获得了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这里面有您的一份功劳啊,感谢您!”

“那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离开父母,来到田东,作为田东人要有感恩之心。人家帮过我,我也得回报好人啊,那算不了功劳的。我虽老了,但拥军的事不能在我这一代就停断了,希望儿子孙子们传接下去。”农凤学说。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坚守拥军的初心。

不仅如此,出于对军队的崇敬,农凤学还动员孙子蒙文虎报名参军,孙子退伍后她还鼓励他报考了消防员。从农凤学老人和她一家人与官兵相处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这份情感随着时间的推进愈醇愈真愈感人。

新闻推荐

自治区巡回指导组到百色市检查指导主题教育工作

本报讯(记者符庆琰)10月9日至11日,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李勤率队到百色市,检查指导“不忘初心、牢记...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