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登瑶族乡完善五大机制挖“穷根”
本报田东讯 作登瑶族乡是田东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底有贫困村14个,贫困户2406户10003人,贫困发生率达26.88%。2016年以来,该乡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着眼于“造血”扶贫、“治本”扶贫,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乡有4个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7503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6.64%。
完善思想沟通机制,让贫困户“愿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一些贫困户存在的戴上“贫困帽”“实惠”真不少的保贫思想以及“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该乡在思想教育上下大工夫、苦工夫。通过党员带动、干部结对帮扶、宣传扶贫政策等多种形式,做好贫困户的思想交流、思想沟通工作,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正视存在的贫困,增强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主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勇于克服困难。同时,面对面地解答贫困群众疑问,了解他们的诉求,商讨解决办法。截至今年1月底,共开展集体思想教育、政策宣讲专场140余场次,研究解决了10多类、200多件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产业发展创新机制,让贫困户“能脱贫”。针对一些贫困村生产条件差、产业发展基础弱的问题,通过以贫困村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入股、贫困村土地入股、项目托管等方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红,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如平略、坡教、陇桃、陇那4个贫困村采取“扶贫帮扶协会+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合作社(公司)”的股份制扶贫模式,就地实施平略村养兔、陇那村养羊和坡教村种火龙果,异地入股隆祥兔业合作社、真良火龙果合作社和田东尔能农业开发公司,不负亏损,按贫困人口保底分红扶贫引导基金增值部分,促进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平略、坡教、陇桃、陇那每个村一年分红25万元。同时,深入推进贫困村产权确权、产权入市交易和产权抵押融资等产权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如在摩天岭村探索推行“农村产权+社会资本”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种植700余亩中草药。如今,贫困村“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特色产业逐渐形成。
完善劳务输出机制,让贫困户“会脱贫”。针对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产业困难的实际,该乡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去年,联系15家用工企业到村屯举办劳动力就业对接会,有200多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同时,帮扶干部积极为贫困户外出务工牵线搭桥,有243人实现就业。为解决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技能、收入不高的问题,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大力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到村屯举办15期植物管护技术和动物防疫知识培训班,1132人次参加了种养殖培训。输送47名困难群众到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电焊、理发、厨师等实用技能,组织贫困家庭“两后生”21人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目前,全乡贫困户户均有1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输出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完善政策活用机制,让贫困户“想脱贫”。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扶贫政策,从政策里“挖”资金、“找”项目,用好以奖代补、扶贫小额信贷、生态移民、一事一议、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政策。截至2016年底,已有872户贫困户领取到以奖代补资金377万元,有575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2357万元,促进了种养业发展。引导贫困户享受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共有648户贫困户2871人报名并签订移民搬迁协议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危房改造550户,新建家庭水柜168座,硬化57条62公里的通屯水泥路,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广场、亮化、绿化村屯一批。此外,让贫困户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带来的红利,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补助2122人,得到医疗救助、临时救济268人次,纳入低保1432户5772人。
完善文化教育机制,让贫困户“长脱贫”。狠抓教育扶贫,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让文化教育照亮孩子的未来。整合教育资源,建成作登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岜皓小学、新安小学等教学楼、周转房,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帮扶单位对教育扶贫的支持,如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等去年捐款325万元,为平略小学、岜皓小学、陇桃小学增添一批教学和生活用品,向平略、陇桃、坡教、陇那、登高5个村756名贫困生在学前教育至大学教育阶段提供生活补助。此外,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募集资金10多万元,帮助200名贫困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 □吴娇娇 韦文孟
新闻推荐
谈“身入”群众与“心入”群众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黄勇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