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托起大希望 □黄美婵 黄 勇
“我们村也能种出这么好的木耳,我得赶紧发微信告诉在外面打工的亲人。”“我们脱贫有希望了。”近日,田东县印茶镇龙贵村龙贵屯沸腾了,男女老少自发聚到村口的黑木耳种植场,分享第一批木耳丰收的喜悦,有的采摘木耳,有的装筐搬运,有的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我们村农业合作社种出的第一批木耳,共收获鲜货2000多斤,已经作为“爱心木耳”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订购了,收入有12000多元呢。再过一个月,第二批又可以采收了,产量会更多,品质也会更好。”谈到村里引进的黑木耳种植产业,村党组织第一书记、“85后”许秀秀兴致勃勃地说。
龙贵村属于一类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亩,而且土壤贫瘠,发展种植产业先天条件不足,怎么增加群众收入?这是许秀秀就任以来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许秀秀听说邻近的江城镇有个木耳生产基地,她便带着村“两委”班子前往考察,考察后大家觉得龙贵的地貌、气候跟江城镇不相上下,可以试试食用菌种植。许秀秀又跑回后援单位——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救助,得到了“娘家”的大力支持:从单位办公经费中整合出近20万元,用于扶持龙贵村产业发展。
万事开头难。当村干动员群众种植木耳时,群众却说他们祖祖辈辈从没人种过这东西,再说自家耕地本来就少,拿来种植木耳风险太大了。为了让大家真正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村“两委”再三讨论后决定: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先吃了这个“螃蟹”。于是,由村“两委”成员、党代表及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开始“试水”。没有场地,村党支书李照腾忍痛拔掉了自家地里刚刚结荚的大豆秧苗,给合作社腾出了两亩多地,并且先期垫付了几千元购买太阳网、喷水管道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合作社就完成了4亩多土地的平整和打桩、拉线等前期工作,并安装好了自动喷淋水管。9月27日,一辆满载着菌棒的大卡车徐徐开进村里,群众纷纷赶来看热闹。当大家知道菌棒必须尽快摆放时,围观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家很快就完成了1.3万个黑木耳菌棒的摆放。“从没见过群众的干劲这么高,其实大家都盼着我们能干出好名堂,早一天脱贫致富。”李照腾感慨地说。
加湿、保温、防虫……作为“领头羊”,李照腾更是悉心的照料着这些“黑宝宝”,一点都不敢马虎。“有事没事净往场里跑,照料自家的孩子都没见你这么上心呢。”爱人忍不住嗔怪他。他则一脸认真地说:“这是我们引进产业的样板,群众都在盯着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更好掌握木耳种植技术,他一有空就跑到江城木耳基地学习,“李支书现在已经变成木耳种植专家了。”群众笑着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大家的期待中,龙贵村种植的第一批木耳喜获丰收。“木耳从种到收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真是一个来钱快的好路子啊。”眼见为实,村里的群众心动了,已有20多户贫困户抢着向合作社提出种植申请。
而村里的贫困户凌天呼已经尝到了甜头。凌天呼家里5口人,他和爱人都有肢体残疾,勉强能在家里的土地种上一点粮食,还要养着3个孩子,经济十分困难。村里动员他加入农业合作社,并且把看守木耳场的轻松活派给了他。“目前看守场子每个月工资500元,加上在场里做工,一个小时10元工钱,一个月下来收入有1000多元,脱贫有信心啦。”
凌天呼笑着说。
“其实种植木耳需要付出的劳动量并不是很大,而且技术要求也不算高,这个产业比较适合妇女或者老人等农村留守人群。”许秀秀说,她已经和多家外地公司对接过,他们都说该村的木耳品质好,纷纷表示乐意来收购,有多少就要多少,销路不用愁。
“我们打算明年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吸收全部的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来,让木耳种植真正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李照腾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谋发展 浓墨重彩谱华章 ——广西田东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五年来改革发展纪实 □黄海鸿 韦丽霞
田东农商行那娄村“信用村”授牌仪式。向真良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50万元。与贫困农户签订扶贫小额贷款合同。信贷员在真良村三农金融服务室现场发放农户贷款。利用“桂盛通”为群众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