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东:教育扶贫“点亮”贫困人口未来

右江日报 2016-11-15 00:00 大字

 

本报田东讯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在脱贫攻坚战中,田东县立足长远,扶在根上,在教育扶贫上下硬工夫,通过“扶智+扶志”的方式,力争实现“教育帮扶一人,带动致富一家”的目标。

精准建设促教育机会均等化。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到县城就学的小李同学如今已开开心心在新建成的田东县城北小学上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能在县城就学,这让小李一家激动不已。为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田东县每年投入1.5~2亿元,持续推进解决入公办园难、寄宿制学校床位、特殊教育健康发展等问题的教育7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建设解决了教育资源城镇挤、农村弱的结构性矛盾。为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该县在城区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村校建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从原来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05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从55%增至76%。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了群众普遍反映的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促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增至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0%增至85.5%,高考本科上线率从45.13%增至76.7%。

精准资助保障应助尽助。田东县实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全程助学计划,从幼儿到大学,贫困学生帮扶全覆盖。今年春季学期,共投入1460.8万元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免学费等学生资助项目,受益学生23558人。今年,共为3280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合同金额2207.86万元。同时,该县积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扩大学生资助面。目前,多个社会团体共办成19个种类社会助学班,助学班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受益贫困学生达2500多名。每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贫困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受益人数达2000多人。发挥帮扶单位的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如帮扶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今年8月捐款126万元,为作登瑶族乡平略小学、岜皓小学、陇桃小学更换课桌椅及购买校服、学习用品等,对平略、陇桃、坡教、陇那、登高5个村756名贫困生在学前教育至大学教育阶段给予生活补助。此外,对贫困学生12938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贫困生都能上学。

精准培训助贫困劳动力获一技之长。利用深圳市对口帮扶百色、田东的机遇,全力实施新居民转移就业万人培训计划,申办田东职业技术学院,加快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培训力度。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两后生”特点开展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贫困“两后生”123人在区内外参与电工、电焊、叉车、汽修等技能培训,实现“两后生”从“靠苦力吃青春饭”到“靠技能吃技术饭”的转变。通过征求贫困户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今年1~10月,已有农林牧渔、中式烹调师、保育员、电商、电工、焊工、叉车、汽车驾驶等一批技能培训班开班,培训人数近5000人。同时,做好培训人员就业对接,组织近90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到贫困村开展就业专场对接活动,为参加活动的1000多名贫困劳动力提供近800多个工作岗位。对本县招用贫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10万元/人的财政贴息贷款。贫困家庭优先纳入本地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范围,财政部门按照每个学徒每年4000~6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今年以来,全县已通过培训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400多人,使贫困劳动力靠一技之长富起来。

精准孵化加快脱贫步伐。依托田东职业技术学校,推进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入驻创业农民工提供经营场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评审,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后续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帮扶体系,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入地—成型—成长—出地”滚动孵化机制,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同时,促使中职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主动融入第二、第三产业,让他们转观念,懂技术,换身份,提高脱贫能力,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内心不甘贫困,长久摆脱贫困,最终实现永久脱贫的目标。

□莫海燕

 

 

黄焕华

 

 

韦文孟

新闻推荐

林逢镇精准帮扶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本报田东讯自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田东县林逢镇党委、政府着眼实现关国村脱贫目标,坚持政策普惠到村,实行资金、项目、政策、精力“四倾斜”,全力补齐基础“短板”。目前,关国村脱贫增收步伐明显加快...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