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谭玉芳:柔肩挑起残疾人家庭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陶新妮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3-29 04:05 大字

谭玉芳正在地里劳作  

“我有一个好嫂子!”每当说起嫂子谭玉芳,田东县江城镇那蒙村六达屯的黄荣亮都会竖起大拇指。黄荣亮说,嫂子嫁来他们家20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这个特殊的家庭。

家庭特殊  她无怨无悔

说这是个特殊的家庭,是因为这个家庭的成员除了黄荣亮一家三口、黄荣康一家三口还有3个已长大成家外出工作的侄子。现在,他们仍未分家。

为何不分家?黄荣亮说,嫂子谭玉芳不许分,也分不开。因为黄荣亮和妻子都是二级残疾,基本无劳动能力,离开谭玉芳,根本活不了。而谭玉芳也不忍分家。她说,小叔子两口子没劳动力,自己不管就没人管了。

原来,黄荣亮初中时因病致残,虽能自理生活,但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此后一直跟着哥哥黄荣康和嫂子谭玉芳生活。黄荣亮说,20多年来,嫂子从未因他没有劳动能力而嫌弃他,反而对他照顾有加。

2012年,黄荣亮通过网络,与同样是二级残疾的妻子庞凌燕结识并结婚,家里又多了一个无劳动能力的人。尽管如此,但嫂子谭玉芳无怨无悔。2013年,庞凌燕生下一个女儿。因夫妻俩都身患残疾,没能力照顾女儿,这份重担又落在了谭玉芳的肩上。

看着嫂子这么辛苦,黄荣亮曾提出要到县城的电子厂工作补贴家用,但是却被谭玉芳夫妇拒绝了。“二哥和嫂子都不同意我去,让我安心在家里住着,什么都不要操心,把身子养好再说。”黄荣亮说。

为了家庭  她放弃生二胎

庞凌燕待产时,谭玉芳和丈夫正在深圳为女儿办理入学手续。他们俩1991年结婚,到1997年才有了一个孩子。不是他们的身体不允许,而是谭玉芳一直不想生。

其实谭玉芳也很想要一个孩子,可是她说结婚之初条件不允许。22岁的谭玉芳经人介绍认识并与黄荣康结婚。此时,黄家除了两个年迈的老人,还有4个孩子,一个是黄荣康的弟弟黄荣亮。另外3个是黄荣康的侄子,都不足十岁。黄荣康大哥病故后留下巨额债务,大嫂不堪重负丢下3个年幼的孩子远嫁他乡。

对于这桩婚姻,谭玉芳没有丝毫犹豫和怨言。作为婶子的她主动当起了3个侄子的妈,与丈夫一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抚养他们长大,供其读书,且还要偿还大哥留下的债务。夫妻俩起早贪黑,几乎没时间歇息。

直至1997年,勤劳的夫妻俩才把大哥留下的债务还清。谭玉芳也在这年生下了一个女儿。虽然丈夫一直想要再生一个,但谭玉芳没同意。她认为,因为家里孩子太多,靠她和丈夫的力量,即使能再多养两个孩子,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此,她忍痛说服丈夫,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女儿出生后,一大家子的生活愈加艰辛。即便如此,谭玉芳和丈夫也未因家贫而让三个侄子辍学。“借钱也要供他们读书。”善良的谭玉芳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不想让侄子受没文化的苦。“只要侄子们愿意读书,我们不管吃什么苦都要供,除非他们自己不愿意读。”就这样,靠着谭玉芳和丈夫东挪西借,拼命赚钱,三个侄子在他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大侄子读了中专,如今在深圳教书,两个小侄子也初中毕业,在外谋生。

侄子反哺  待她就像亲妈

2013年,谭玉芳为女儿办理好入学手续,从深圳回来后很是欣慰。因为三个侄子如今都长大成人,且跟她感情深厚,大家都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妈看待。谭玉芳的女儿是他们的堂妹,也是亲妹。为了让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深圳当老师的大侄子把她接到深圳去读书,方便照顾她。

如今,家里的债务总算还清了,虽然还住着四面透风的木房,但是谭玉芳很开心。“孩子们很懂事!”她说,孩子们隔三差五会打电话回来跟她聊聊天、嘘寒问暖、分担家事,这让含辛茹苦付出了几十年的她和丈夫感到很欣慰,这些年的付出都值得了。

可长期的积劳,已经让谭玉芳十分消瘦,不幸的是,如今她还患上了甲亢。在外的孩子们没少担心,常常劝她少做点工,可勤劳惯了的她就是闲不下来。三月是播种的季节,她又开始每天背着小侄女到地里劳作,种玉米、种蔬菜……她说,多一分劳作,多一分希望。

新闻推荐

找“精英清债”公司帮追债 田东一女士被骗14万余元

本报田东讯  近日,田东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通过报刊发布广告,以代债权人追债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嫌疑人1名。2013年11月,田东县居民黄女士无意中在广西某家报...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