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返乡民工携手大学生共创“火红”产业
本报记者凌聪通讯员罗凤飞
时值秋季火龙果上市,平果县太平镇吉林村的火龙果种植园里,水泥柱上攀长着绿色枝条,鲜红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大学生有文化、脑子活,熟悉网络销售,我们合作创建的火龙果基地发展得很顺利。”10月21日,吉林村返乡农民工杨安叁说,有大学生做“军师”,他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2017年,看到外来老板承包家乡土地种植火龙果赚了钱,杨安叁心想:政府对我们贫困户有政策方面的扶持,我家又有地,发展产业应该比那些老板更有优势。说干就干,他和妻子辞掉外地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
在该县扶贫“第一家长”的帮助下,杨安叁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种下2亩火龙果。他紧紧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班,经常向种植大户请教,不断积累火龙果的种植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由于杨安叁夫妇精心管护,火龙果长势喜人。在果实还没有收成的情况下,杨安叁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主动申请脱贫摘帽。“人最怕没有盼头,我的果园肯定会有收入,为什么还要当贫困户?”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这样回答。种果第一年,杨安叁成功脱贫。
初获成功,杨安叁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将火龙果种植规模扩大到30多亩。但杨安叁遇到了难题,由于通往果园的道路崎岖难走,老板要么不愿意到田间地头收果,要么开的收购价特别低。
“我们村的火龙果种植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可以找第一书记帮忙解决产业路的问题,我也可以通过电商帮大家找销路。”该村返乡大学毕业生滕盛贵种植了70亩火龙果,在与杨安叁交流种植经验时,提出这一建议。
驻村第一书记刘启强了解情况后,帮全村争取资金修建了1.5公里的产业路,并鼓励农户扩大火龙果种植规模。杨安叁和滕盛贵经过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打造150亩的火龙果基地,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
“有了好政策,还得靠自己勤劳动、多思考。”杨安叁说,他和滕盛贵的火龙果基地已经建设完成70%。目前,周边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参与管护、务工,年均增收3万多元。
新闻推荐
黄兆天在农村长大,自幼便立志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2014年,他不顾家人反对,辞去城里工作,回到平果县凤梧镇龙排村创业,投入养...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