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的“打工校长” ——记平果县凤梧镇升平村小学校长韦昌耀

右江日报 2017-06-10 06:55 大字

开学了,他是小学校长、老师;放假了,他是木工、建筑工……为了不让山里孩子落下一节课,他每天徒步近五小时山路奔波在两所山村小学之间无偿代课;作为父亲,他要承担起两个患有地中海重度贫血儿女的巨额治疗费用,每年寒暑假,他都和家人外出打工挣钱来维持两个孩子的生命,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打工校长”。他就是平果县凤梧镇升平村小学校长韦昌耀。

为了孩子默默坚守

1993年,高中毕业的韦昌耀成为升平小学的一名老师,那里地处偏远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新来的教师大都待不久走了。只有出生在升平村下皇屯的韦昌耀一直坚守着,如今已有24年了。

“这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所有青年人都出去了。”20世纪90年代,打工潮风起云涌,韦昌耀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外出打工,一个月70元的收入让很多老师无法坚持,来了又走。但是,韦昌耀看到孩子们求学的眼神,最终选择留了下来。“70元工资的时候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好多了。”韦昌耀说,自己一生的梦想就是当老师,现在很满足。

为了不让山里的孩子落下一节课,韦昌耀从不请假——25岁时,前妻因为难产,母子双双离开人世,他没请假;现任妻子遭遇车祸,他开摩托车奔赴现场救出妻子,再委托亲戚帮忙陪护治疗,他没请假;女儿出生72天发现身患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他依然没请假;儿子3个月大的时候又发现身患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他第二天还是出现在讲台上……在多年奔波又艰苦的教学生涯里,韦昌耀深知山村教师责任重大,一直默默地扛着教学和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从未有过任何抱怨。

升平小学有3个年级31名学生,留守儿童占80%,韦昌耀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2011年,平果县被列为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孩子们每天的营养午餐,都由韦昌耀的妻子义务帮忙烹煮,一对夫妻,就这样撑起了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家。

一人两校无怨无悔

与升平小学同在大山里的单乐小学,有19名学生,只有蒙奇勋一位老师。2008年9月,蒙老师突然病倒,该小学面临无法开课的局面。教育部门征求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可没有一位老师愿意去这个瑶寨教书。这时,韦昌耀站了出来,接过了蒙老师的教鞭,义务为孩子们上课。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他不忍心看着孩子们无书可读,整天四处乱逛。

从升平小学到单乐小学,要越过四个山头,一条长十公里仅一人宽的山径由错落的石块在及膝的杂草中压出,雨中的山路更是湿滑泥泞,险象环生。山径是韦昌耀开辟的,也几乎只有他一个人走。他曾积极向乡里申请把单乐小学的学生合并到升平小学上学,并获准了合并事宜。学生们的蚊帐和棉被都准备好了,可单乐小学的家长们却不同意,因为路太远,没有公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走这条危险崎岖的山路。韦昌耀说:“我没办法让单乐小学的学生过来,就只能自己过去了,决不能让孩子落下一节课!”

就这样,韦昌耀每天上午在升平小学上完课,布置好作业后交代妻子辅导学生的功课,就匆匆背上书包,带上水和饼干,去给单乐小学的孩子上下午的课。有一次,韦昌耀看见几个孩子坐在墙角吃着又干又冷的午饭,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所有的饼干都分给了孩子们。那天,韦昌耀靠一瓶水支撑着走了5个小时山路。

韦昌耀每天早早地出门,披星戴月地归家,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就这样坚持了3个多月,直到蒙奇勋老师出院。然而,2012年3月,蒙奇勋却因病情复发医治无效离开人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蒙老师还把19位学生叫到家里,拆下自家门板当黑板,坚持给学生上课。”韦昌耀被蒙奇勋的举动深深打动,在蒙老师去世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接过重担,继续5个月两地教学,直到单乐教学点派来新的老师。

没有人知道,这8个月无偿代课的背后,是韦昌耀还要承担自家孩子急需治疗重度地中海贫血症需要的巨额治疗费用;更没有人知道,就在代课的两个月前,韦昌耀刚获悉儿子也被确诊患有地中海重度贫血症……

大爱义举众人援手

每年寒暑假,韦昌耀都带着两个孩子到广州、南宁等地,一边找医院治疗,一边打工筹钱。“只要不耽误教学工作,再苦再累的活,我都会去干。”韦昌耀67岁的老母亲,也一起奔波在外打工,只为凑钱给孙子孙女治病。“我心里很内疚。”韦昌耀说,“本来应该让她安心养老的,但是没办法。”

为了筹集医疗费,韦昌耀曾去过一个小煤窑挖煤。小煤窑晚上才开工,他晚上挖煤,一天赚200元;白天,还要在一家木工厂打工,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韦昌耀说,他每个月都要花4000多元给两个孩子输血和除铁。而他每月工资2700多元,远远不够。由于劳累过度,韦昌耀的体重已从几年前的60公斤下降到40多公斤。“我有献血证,但医院不敢抽我的血。”韦昌耀说。如果遇到血荒,医院会要求输血者的家属必须献血。2011年,韦昌耀拿着献血证献血却遭到医院拒绝,他太瘦弱了,医院不敢抽。孩子要定期输血,韦昌耀就去求亲戚帮忙。

“现实很残酷,别忘了微笑着面对学生。”韦昌耀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短信,是同事发给他的,他曾收到无数安慰的短信,但他最喜欢的是这一条。2012年的暑假,他刚从南宁打工回来,账户上收到了县教育局两次号召全县干部群众给他捐的款,共计22万多元。同时,村民们也一元、一角地把善款送到他家,共为他凑到了1万多元。自治区教育厅也以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义为他的孩子筹到2万元善款。有时,韦昌耀走在路上,有人认出了他,主动走过去送上爱心。“你是韦校长吗?”在一家百货商场前,一名男子远远叫住他,从口袋里掏出100元硬塞给他说:“我儿子在学校捐了200元,我这次出门前带的不多,您有需求,可以打我电话。”临走时,只给韦昌耀留下电话,没留下名字。点点滴滴的爱,给了他坚持走下去的信心。

用汗水浇灌,用心血耕耘,山区教师是一份充满爱和阳光的职业。24年来,韦昌耀用他的坚持和大爱点亮了孩子们的人生灯塔,让2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还出了16位大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工作。这些孩子们都如他所愿,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韦昌耀也先后荣获“平果县十佳老师”“平果县最美乡村教师”、百色市优秀乡村教师、自治区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今年,他又被授予平果县第三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荣誉称号,还荣获了“2016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被邀请到海南三亚接受马云的亲自颁奖。

新闻推荐

“非遗三宝”进校园

学生上台体验打砻近日,由平果县文化体育广电局和平果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平果“非遗三宝”进校园活动圆满落幕。据悉,此项活动从2016年11月开始到今年5月结束,分两个阶段深入平果县城区19所学校,推介...

平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