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八千“家长” “回家忙”
本报平果讯
“我家两个小孩在读书,花费不少,儿子读高中,女儿读大学,这回得到扶贫教育补助资金,压力一下子缓解了好多,也让我更安心更有规划地去赚钱。”日前,平果县海城乡高乐村敢怀屯贫困户黄兴建高兴地说。
黄兴建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南宁读大学,儿子在平果县读高中,两孩子每月的开销不少,这让收入少的黄兴建一家压力很大。今年,来自县扶贫办的干部
“第一家长”周琨,帮助黄兴建的女儿争取到了“雨露计划”的5000元补助资金,儿子也获得了2000元的补助,让为经济犯难的黄兴建笑逐颜开。不仅如此,周琨还帮他联系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制定好脱贫计划,将所得贷款买了20头羊进行养殖,根据县里出台的产业扶贫政策,只要成活养殖率达到标准并成功出栏,他将获得县里“以奖代补”最高一次性最高补助资金4500元,这让黄兴建对致富之路有了盼头,也对今后的发展规划清晰了许多。周琨作为贫困户的“第一家长”,同时也是上级派下来的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
每个月20天以上与群众同吃同住,日常里走家串户了解贫困的情况,制定扶贫规划、开展宣传政策、落实扶贫项目等,是他每一天的工作任务。该县扶贫办作为高乐村的扶贫后援单位,因为有了第一书记这个桥梁纽带,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切实把各项扶贫政策与贫困户实现无缝隙对接。像这样通过“第一家长”“一帮一联”方式逐步脱贫的农户,在平果县正渐渐获得成效。
今年以来,平果县共派出8250名“第一家长”与13616户贫困户结成“亲家”,实现“一帮一联”全覆盖,成效明显,
给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如该县县委书记黄志愿说的——“第一家长”要有感情和担当,千方百计挑起家庭脱贫的大梁。
摸清家底
“第一家长”每月开展
“三同”活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感受,通过认亲戚,拉家常,关心其冷暖,发现、解决困难。首先,摸清“三张”家底。一是开出“八有一超”中未达标清单;二是切实关注“自家”在校学生和“两后生”情况;三是落实“一主两辅”的脱贫途径。然后,做好“三落实”打好底,一是宣传落实“雨露计划”等农村贫困生资助政策,帮扶贫困毕业生做好谋业规划和就业培训,确保贫困户学生有学上、上得起、有出路;二是落实该县新政策,针对因病因学问题,县里最高各再补2000元补助;落实县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146元标准,落实发展产业奖补及其它补贴;三是落实好“双承诺”书(即:“第一家长”向贫困户签订帮扶承诺书,贫困户向“第一家长”签订脱贫攻坚承诺书),帮助“家人”树立信心,转变观念,理清穷根子,选好致富路。
帮扶“私人定制”,确保能持续增收
平果县跟连片特困区县紧挨着的“天窗县”,但享受不到片区县的扶贫政策待遇,持续增收是脱贫关键,万家各不同,
“第一家长”要如数家珍,帮扶“私人定制”。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实施“以奖代补”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桑蚕、火龙果、林下养鸡等高效特色产业,县里给予最高每户
4500元/户资金补助。二是针对发展产业难问题,落实每户5万元小额贷款扶持,贫困户通过入股龙头企业的形式获取分红。三是就业转移,特别是与全县共47家企业与签订帮扶协议,四是增加集体收入,出台《平果县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施方案》,将通过各贫困村村民委和各贫困村后援单位共同筹集资金共5万元及以上,实行委托经营的龙头企业经营,收益率按年收益8%计算返还到村集体账户。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消除“空壳村”。
丰富“一帮一联”
载体
“这是一份扶贫捐款,一共11668元,请帮我收下。”一位八旬的老人来到县扶贫办为脱贫攻坚捐上了自己的一万多元善款。
捐款人叫韦焕昭,今年84岁,是一位退休的乡村老教师。从
“第一家长”入村宣传中和新闻上了解到捐资助贫的活动后,一向热心公益的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为贫困户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第一家长”“一帮一联”对贫困户全覆盖后,扶贫脱贫宣传工作深入人心,社会气氛空前浓厚,更多的社会力量在不断参与到扶贫工作上,帮扶形式也日渐丰富。
“一帮一联”不是简单的结对帮扶,而是明确将县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民营企业负责人、经济能人、作为帮扶主体。通过实践因地制宜地丰富帮扶形式,结合该县“136”脱贫攻坚方案,将结对帮扶和帮扶走访有机结合,从转移就业、产业扶贫、政府兜底为抓手,全力推进移民搬迁、教育扶智、基础设施、卫生帮扶、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等六大方面进行脱贫引导,不断夯实帮扶内容,从法规、政策宣传,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到引导贫困户参与建设、技能培训、发展生产等,持续跟踪帮扶,确保脱贫不返贫,销账销号,实现彻底扶贫、扶贫彻底。
“一帮一联”带“鞭子”
“脱贫真正变成自家的事情,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平果县委书记黄志愿介绍道,该县把“一帮一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梳理出“五好”工作法(筑好感情底子,选好脱贫路子,记好入户本子,用好扶贫册子,选好脱贫日子)。同时出台《“第一家长”暂行管理办法》和《“一帮一联”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8220名扶贫“第一家长”加强管理。通过派出督查组进村入户督查“一帮一联”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中履行不到位13个单位47人进行通报批评和约谈。经过严格管理,做到帮扶对象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举措精准和扶贫资金使用精准,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通过不断落实“一帮一联”机制,该县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县低保总人数47653人,其中36653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的重合率达76.92%,低保对脱贫贡献率达70.80%;移民搬迁共有6508户26527人申请移民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有6251户25474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工建设180条168公里;竣工39条48公里,实施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66个;全县共有47家企业与54个贫困村成功签订帮扶协议,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63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92人;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416户3.65亿元,其中,农户自主经营贷款3223户1.57亿元,委托经营参与入股分红的有4193户2.07亿元;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献爱心,
10月28日,开展
“爱心助贫
携手同行”现场捐助活动,共筹集到现金314.6万元。全县已完成“双认定”脱贫的有3005户12499人,截至10月底,经过调查摸底,全县达到自治区“八有一超”脱贫标准共有6991户28044人,超过了2016年度预定的5868户23278人脱贫的目标任务。□韦秀山
黄
晟
新闻推荐
本报右江区讯“你们村贫困户的筛选有什么程序?帮扶工作有哪些措施?你觉得公平合理吗?”近日,在右江区四塘镇六律村那力屯榕树下,该区第三巡察组的两名工作人员与村民罗敬才交谈。自9月30日右江区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