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的好书记 ——记平果县太平镇吉林村第一书记张伟 □王金旭
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了,一辆辆新的摩托车跑起来了,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盖好了……谈起贫困村吉林村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自从第一书记张伟到我们村以后,我们通了公路,用上自来水,住上新房,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好了起来。”
第一书记让贫困山村带来希望
吉林村属于最边远的大石山区,全村有800多户,3200多人,有17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田地稀少,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其中少数民族有:龙均、龙法、龙西、龙报等四个瑶族屯居住在深山里,与平地无缘,生活极其困难。2015年9月,32岁的张伟受自治区组织部选派,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到平果县太平镇吉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尽管张伟来前早已有准备,但他看到吉林村的具体情况,他心里还是惊讶:该村交通困难、饮水困难,住危房问题……于是张伟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吉林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实施***,进村入户认“穷亲”
按照上级党委统一要求和布置,为搞好***脱贫摘帽,张伟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进行调查,不管风吹日晒雨淋,他马不停蹄走遍全村17个自然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他多次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让群众都明确搞好***工作的意义。该村龙均、龙法、龙西、龙报等四个瑶族屯居住在大山,交通闭塞,出门就爬山,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做好***工作,张伟顾不上过双休日,每天步行两三个小时羊肠山路,他翻山越岭来到龙法、龙西、龙报等四个瑶族屯,详细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居住状况、经济收入、生产和生活情况等,用了40多天的时间,终于完成这几个瑶族屯的建档立卡信息归档,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他走访吉林村800多户群众。
解决四个瑶族屯行路难的问题
该村龙均、龙法、龙西、龙报四个瑶族屯共有780多人,瑶胞习惯了居住在深山、出门走小路、走烂路、不出村、不逛城。交通基本靠走,山路崎岖,严重制约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要致富,先修路”,瑶族要发展,必须先修通道路!张伟把村屯道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他带领村“两委”找项目,找资金。去年12月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多万元,修建龙均瑶族屯一条标准化通村水泥路两个多公里,结束该屯祖祖辈辈行路难的问题,200多群众终于圆了公路梦。
为了修通龙法、龙西、龙报屯级公路,张伟又向上级反映,利用后接单位扶持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在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投资100多万元,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在他的努力带动下,经过几个月艰苦奋战,这几个瑶族屯7.8公里全部竣工,实现了屯屯通路,700多瑶胞彻底告别了肩挑背扛的历史。“我活了大半辈子,快要入土的人了,想都不敢想能看到这么一条公路通到自家门口,实在太好了!”近日,吉林村龙报瑶族屯92岁的班氏要老人高高兴兴地对笔者说。
吉林村是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村之一。龙均、龙法、龙西、龙报等4个自然屯群众居住在大石山区,山高路遥,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极为困难。有40多户群众的房子都是危房。张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实施危房改造,优先照顾过4个瑶族屯,到目前为止,解决30多户瑶胞住房难的问题。
帮助群众解决人畜饮水难问题
该村龙西、龙法瑶族屯有80多户380多人,这两个屯居住深山里,人畜饮水非常困难,附近无泉眼,等天下雨蓄池用水,特别干旱年头,久旱无雨,众村民只好翻山越岭到2公里外的内退屯去挑水,一桶水“四用”(即:洗菜、洗脸、洗衣服、喂猪),真是滴水贵如油。为了解决这两个屯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张伟和村干部共同商量,多次深入实地现场勘探寻找水源,好不容易在龙西屯附近2公里外的半山腰上发现一口泉水,他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上级同意拨款了30多万元,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近日,终于从龙西屯引水到这两个自然屯屯口,并且兴建一个大蓄水池,把水引进各家各户,结束了祖祖辈辈饮水难的历史。
新闻推荐
本报平果讯平果县作为因铝产业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强县,也因为长期以来倚重铝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出现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放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在“一园两城七品牌”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