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症施策拔“穷根” ***摘“穷帽” ——“十二五”以来百色市扶贫开发工作新亮点 □本报记者 李晓红

右江日报 2016-09-13 00:00 大字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中,百色市是全国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到2015年底,全市还有754个贫困村,68.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自2012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百色市倾全市之力投入扶贫攻坚,把扶贫列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逐家逐户上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在此基础上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根源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扶贫移民搬迁等扶贫措施上,探索出了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滴灌式”***之路,扶贫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以产业开发为根本,加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布尧村是平果县果化镇的一个小山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在这里种植粮食,历来都是广种薄收,当地农民群众多年来只能基本维持温饱。

像布尧村这样一个贫困的大石山村,该如何改善生活增收致富?平果县几经筛选,确定了产业扶贫的对策——种植火龙果。由于火龙果种植前期投入大,于是该县政府推出了种植火龙果的农户扶贫政策,每亩补贴1500元,技术由镇农技推广站全程负责,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提高果实品质。目前,布尧村火龙果种植面积达203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012元,已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像布尧村这样受益于产业扶贫而致富的例子,在百色市还有很多。近年来,百色市全力抓好产业开发扶贫,根据右江河谷、土山区、石山区不同的气候、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各自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右江河谷发展粮食和水果、糖蔗、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走林果脱贫型、瓜菜脱贫型、糖蔗脱贫型路子。土山区发展经济林、竹笋、八角、玉桂、茶叶和牛羊,走林果脱贫型、土特产脱贫型、畜牧脱贫型路子。石山区发展“云烟型烤烟”生产和竹子、山羊等,走烟竹牧脱贫型路子。经过多年努力,百色市已初步建成蔗、果、菜、茶、经济林为主的支柱产业基地,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

以金融扶贫为抓手,为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在广西西林金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葡萄园里,王美红正在认真将刚摘下的葡萄放进篮子,脸上不时露出满足的笑容。王美红家住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合村那合屯,由于家离葡萄园近,今年已是她到葡萄园打工的第五个年头。“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和我儿子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王美红告诉记者,她家就她和她儿子两口人,儿子正在读书,家里田地少,每个月到葡萄园打工能有差不多2000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和儿子读书的开支,但几年前欠下的债却一直还不上。不久前,她从她的帮扶干部那里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于是,她向西林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5万元,入股广西西林金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她将得到几千元的分红。“有了这笔分红,我就能攒下来还债,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王美红高兴地说道。

 

(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平果多举措合力打造平安校园

本报平果讯近日,笔者在平果县五小看到,偌大的多功能会议室座无虚席,由平果县红十字会主办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正在这里精彩上演。“我们在这里学到了踩踏事故防灾避险要点、应急救护四项技术、特殊伤...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