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时候过中秋就是看打鱼、吃酸粉”□本报记者 吴东萍

百色早报 2015-09-26 13:19 大字

 

“我们小时候过中秋节,就是看打鱼、吃酸粉,月饼不是每家都有,贡月赏月在当时更是难以想象。”回忆起儿时过中秋节,“70后”吴女士这样说。

吴女士在平果县旧城镇教美村长大,那一带的农村,几乎每个屯都会有一个池塘,每年清明节过后,全村凑钱买鱼苗放入池塘,到了中秋节就将养肥的鱼儿打捞,按家庭人口分到每家每户。中秋节这天,看打鱼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节目”。大人们在池塘中各种“围追捉捕”,孩子们在岸上拍手叫好,场面好不热闹。

酸粉,是吴女士家乡中秋节必吃的食物。将大米用水泡上几个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去掉多余水分后形成米粉团,发酵一段时间再压榨成酸粉。配上一点鱼仔和韭菜,很是美味。不过,这也是一项繁琐耗时的事情。后来,也有一些小贩将酸粉拿到村里,农民就用自家的米交换,省了好多时间和力气。

“那个时候,很多人家中秋节也就仅限于吃鱼仔、吃酸粉。”吴女士称,当时父亲在单位里工作,家境相对其他村民要好一些。所以每年中秋节,他们兄妹四个总能分到香喷喷的什锦月饼。吴女士和妹妹因为年纪小,每人能独享一个,哥哥和姐姐还要分给父母。有时候还会有几个又酸又涩的土梨和野葡萄。“这样我们就已经很开心了。”吴女士说,那时候不是每家都能买得起月饼和水果,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所以中秋节村里并没有贡月赏月这种庆祝方式。

直到上初中,吴女士对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才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时中秋节学校不会特意放假,遇到周末才能回家过节,不逢周末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初二那年中秋,吴女士和离家远的同学一样,匆匆在食堂吃过简单的晚饭,便到教室上晚自习了。吴女士就读的中学位于镇郊,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课间,几个好朋友结伴到校门外散步。正巧碰上从街上开着农用车来赏月的一家子,大人带着孩子找了块空地,铺上报纸,把带来的烧鸭、月饼、各色水果一一摆好,并在两个硕大的柚子上点燃香火,煞是好看。一切准备就绪,大人孩子席地而坐,边赏月边吃水果和月饼。

“现在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一幕,当时却让我们看呆了。”吴女士说,那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闻推荐

关心偏远山村儿童 死里逃生仍不言退 平果“90后”女孩农珊珊坚持不懈做慈善 □本报记者 吴东萍 通讯员 韦文宁

爱美食,爱自拍,喜欢小动物,打开农珊珊的微信朋友圈,你会发现她的生活和很多“90后”女孩一样,平实而精...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