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半路夫妻心相印 不是结发胜“青梅”□本报记者 李 磊

百色早报 2014-10-17 03:28 大字

苏美花夫妇与婆婆的合照(图片由二女儿艾女士提供)  

他,一个领养着孩子的单身青年农民;她,在丈夫去世后带着4个孩子及婆婆一起生活的矿厂女工。生活中挑着各自重担的他们,在30年前相遇,经过了解相处,他们走到一起,互相扶持,组成了一个大家庭。8个人、30平米的屋子、脑血栓、白血病、外界的流言蜚语……30多年风雨飘摇,贫穷和病痛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使这一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成为最亲的人。

1 妻子重情敬老

30多年前,家住平果县城的苏美花前夫因病去世,30多岁的她独自带着大女儿、二女儿和双胞胎儿子与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当时已有70多岁高龄,而她最小的孩子才6岁,最大的也刚上初中。每年过年回娘家,她都带着一家老小一同回去,在平果县城和乡下娘家之间来回,这一家老小像蚂蚁搬家一样。有人劝她说:“你前夫都去世了,还帮照顾他妈妈做什么?”她回答:“那种事,我做不来。我婆婆也是30多岁守寡,前夫临终前交代过我说,‘我现在这样,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走,哪天我不在了,不管多辛苦,也请你帮我照顾好妈妈,帮我完成给她尽孝这个心愿\’。”前夫的临终之言苏美花句句铭记于心,再次谈起,她忍不住老泪纵横。

后来通过别人的介绍,苏美花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名为廖尊立的青年农民。廖尊立当时种着几分玉米地,偶尔打打零工,他带着一个养子,养子正好和苏美花最大的孩子年龄相仿。苏美花和廖尊立都是性格温和的人,就这样他们和和气气地组成了一个家庭。然而这样一个组合家庭,却遭到一些人的闲言碎语,不少人私下里和廖尊立说:“帮别人养那么多孩子,有哪个是你的?”廖尊立没有因此动摇,夫妻俩早已达成一个共识:过日子过得好就行了,不去听别人说的。

廖尊立也想过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苏美花也赞成他的想法,于是两人一同到县里的计生部门询问,但被告知政策不允许后,廖尊立也再没任何想法,全心全意照顾整个家庭。

2 丈夫老实善良

“他是个很老实的人,每次做工挣回来的钱都一分不少地交给我保管,想买烟抽时再问我拿。我们之前就说好了,有什么问题就坐下来说,协商解决。他真的很善良,有时候看到别的夫妻吵架打架,而我们家却很和睦,我就觉得很欣慰。”结婚30多年,苏美花仍然对廖尊立赞不绝口。

廖尊立身体微胖,少言,一张朴实的圆脸笑容可掬。下至孩童上至老人,他都待如血亲。由于苏美花在工厂上下班时间固定,家中一些琐事都由廖尊立来料理。当时家中几个孩子念同一所学校,每天早晨六点天微亮,廖尊立便早早起床送孩子们上学,中午烈日当空,他步行至学校将孩子们接回来,一天接送两个来回。学校离家中有20分钟的路程,这条路,廖尊立每天风雨无阻。在孩子们口中,他是慈祥的父亲,家中的二女儿艾女士说:“爸爸对几个小孩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也没有打过我们。妈妈教育我们的时候爸爸还在一旁劝阻。虽然爸爸看起来木讷,但是心地善良。他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话,只会用行动表达,对别人的讽刺他也不太在意。”

夫妻俩在平果县城居住,在没有把婆婆接到县城之前,由于苏美花在矿厂上班走不开,大多数时候由廖尊立负责照顾,他时常回到乡下与婆婆同吃同住,如同母子。婆婆来到县城居住后,夫妻俩就共同照顾。现今已104岁高龄的婆婆,一直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婆婆年纪大了没有牙齿,家里人一起吃饭,夫妻俩总会把炒熟的菜先起锅,留下一部分再煮得更熟透一些,方便婆婆食用。

3 孩子乖巧听话

也许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们都格外懂事。“8个人,居住在30多平米的小屋中。”二女儿艾女士谈起共同居住时的日子不禁感慨:“睡觉都成了大问题,连阳台也搭起了木板床。大一点的房间摆上两张高低床,可容纳4个孩子,父母睡在小房间,大弟弟睡在阳台上的木板床,奶奶睡在客厅的沙发床中。”虽然拥挤,但一家人依然过得其乐融融,兄弟姐妹几个从未打过架。

当时苏美花一个月工资几十元,廖尊立给别人做零工装卸货物,装一吨煤5角5分钱,卸一吨煤4角5分,一个月大概能拿到40元左右,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苏美花下班回家习惯将钱包直接放在桌上,嘱咐孩子们这钱不能拿,谁想用就跟她说一声,她发现,钱包里的钱从来没有少过。有时候她看到孩子们要上体育课,天气很热,问孩子们要不要拿钱去买冰水和雪条,孩子们却都说:“妈妈我们不要,学校有开水,我们喝开水。”

那个年代,每家基本上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苏美花家里没有,于是孩子们想到隔壁家看电视。她就跟孩子们说:“我们家和别人家条件不一样,你们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晚上没有作业的时候才能看电视。”于是每孩子都很听话,晚上回家自己吃好饭写好作业,周末再到隔壁家看电视。

“很省心,都不用怎么管,孩子们特别听话。”苏美花回忆说,“我的小孩跟人家的孩子比起来乖得多了。别人家小孩打架被退学,我们家孩子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表扬。家长们都问我‘你的小孩怎么那么听话,你是怎么教的\’。”采访中,苏美花和记者谈得最多的还是孩子们的懂事和孝顺。

4 坦然面对不幸

丈夫和善,子女顺心,令苏美花感到很幸福。然而这样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的一个家庭,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变故。

2002年,苏美花身体状况频发,寻访多家医院无果,2005年,苏美花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属医院)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时村里人大多数都是“得了大病回家等死”的想法。然而家里人都鼓励苏美花坚持治病。得知母亲生病后,还在念大学的二儿子放弃了念书,大儿子大学毕业后辞去了薪水较低的工作外出打工。“妈你不能死,我们会尽量赚钱给你治疗。”孩子们说。廖尊立担心她想不开,安慰道:“你不要想太多,我们的孩子都那么孝顺听话,所以我不在的时候你不要乱来。”谈及至此,苏美花觉得很是安慰。

现在,苏美花已经坚持治疗了将近十年,十年里打针吃药进行化疗,廖尊立在一旁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在外奔波想尽一切办法为母亲挣钱治病。近两年,苏美花每隔两个月都要住院进行一次化疗。在附属医院,记者看到了卧病在床的苏美花。由于化疗而头发稀疏,原本饱满的面孔也变得消瘦,脖子上插着针管,肚子因为淋巴肿大的关系微微鼓起,然而她微笑着,眼睛微微张开,同记者讲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子女的孝顺和心善的丈夫。在一旁的廖尊立极少说话,只是在每一次护士来换输液瓶之后都默默再次确认滴管滴液的速度。

“化疗之后难受,吃不下饭,前几天还吐了,没有胃口,就喝点牛奶吃点玉米汁。”苏美花说,因为前段时间做化疗反应大,肺部也出现了感染,子女们担心自己,全都来看望,前几天才刚刚回去。现在子女们也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既要赚钱给母亲治病照顾母亲,又要照顾自己的家庭,显得非常忙碌,但在照顾母亲这件事上兄弟姐妹几个这么多年从未推诿。而每一次住院,丈夫廖尊立始终陪伴在苏美花身边。廖尊立患有脑血栓,有时候子女们想叫他回去休息,但是他从不答应,“30多年都一起走过了,也不想分开。”子女们这样猜测爸爸。

“我有心善的丈夫,几个孩子个个都很孝顺我,他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病床上的苏美花轻声说,语气坚定。

新闻推荐

平果捣毁一野外赌博窝点

民警将赌博窝点内涉赌人员抓获  12月1日,平果县公安局查处一野外赌博窝点,查获涉赌人员22人,缴获赌资...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