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寻小平足迹 感受老区风貌”——右江河谷行(四) 一条“红军路” 走出新乡村□本报记者 李 磊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8-25 01:09 大字

邓小平房东李廷会旧居  

三层岗革命遗址位于右江下游北部山区的平果县果化镇,当年邓小平由古芬屯,经果德县(今平果县)的可恒、平牛屯,上三层岗。“看,就是这条路,当年邓小平就是从这里走上来的。”平果县果化镇布荣村岑鲁屯村民李秀政用手指着路说。弯曲的羊肠小道,沿着山坡绵延而上,这条“红军路”,如今成为三层岗旅游景点之一。自红色旅游路线开展以来,给周边乡村带来了福利,惠及一方百姓。

黄土路变水泥路

“邓小平好哇,邓小平好,邓小平干革命啊……”尽管已经70岁,李秀政在唱着自编的歌颂邓小平的歌谣时,依然声音嘹亮,神采奕奕。当年李秀政的父母追随邓小平干革命,由于深受父母影响,她心底里有着深厚的革命情怀和对邓小平的感恩之情。“红色旅游路线开通以后,来这里的人多了,以前这条‘红军路\’都是黄土,你看,现在铺上了水泥,方便多了。”原来,这条“红军路”也曾是附近村屯村民下山取水、种地的必经之路。布荣村坐落在高山之上,附近村民上下山往来十分不便。

“以前挑东西到果化镇去卖,从岗上到岗下要两个多小时,早上7点钟起床挑去,11点左右才到街上,下午两点多回来,有时还没到家天就黑了。”布荣村75岁的村民罗相结说。不止是“红军路”变水泥路,村里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布荣村岑鲁屯李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路通了,以前到城里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下边的国道等车,现在路通以后,打个电话就有面包车上来接,半个小时就下山了。”

lilei2014081901

抽水取代挑水

从岗上往岗下望去,只见层层坡地上立起了整齐的水泥柱,一株株火龙果绕柱生长。而火龙果树的下方,有一根细长的黑色管状物。“种的是火龙果,你看,那根水管是灌溉用的,最近这两年才有,之前都要到下面挑水。”罗相结告诉记者,这里是旱田,只能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附近有一口泉,名叫布芒泉,泉水供附近村民日常所需。过去,人们都要走山路到布芒泉挑水回家。近两年生活条件改善了,也有了水利工程,能够将井水直接抽上来,再也不用到远处取水。“两个村的村民都靠那口泉水生活,以前养鸡养鸭用水很多,早上天不亮就去挑,每天要用三四挑。现在能抽水了,方便很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再也不用挑水,也不用到井边洗衣服了,可以直接在家洗。”罗相结说道。

条件有了改善,生活越来越方便。暑假了,罗相结带着7岁的孙子从崇左回到家乡避暑,“孙子很开心,说这里很凉快,很喜欢这里。”

链接:

1929年百色起义后,革命烈火迅速在右江河谷燎原,三层岗发展成为果德县(今平果县)赤卫军总大本营。次年3月18日,邓小平第一次到平果三层岗考察,一行人从古芬屯出发,经果德县的可恒、平牛屯,上三层岗。2011年,平果县以果化镇三层岗革命旧址为基地建设“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旅游项目,“红军路”以平牛屯为起始点,全长1.89公里的徒步旅游线路,其中贯穿“一岗会”、“议军壁”、“饮马槽”、“邓公泉”、“望狮台”、“三层岗”、“小平亭”、“邓小平房东李廷会旧居”等景点。

新闻推荐

黎明乡:清洁乡村群众唱主角

本报平果讯  平果县黎明乡党委、政府发动领导干部在“住读”和驻村时间,率领挂村工作队经常性地到各个村屯积极宣传“清洁乡村”的意义,虚心听...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