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廖华源:树枝作笔 练就一代书法家□本报记者 吴东萍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7-22 03:43 大字

廖华源  

今年49岁的廖华源是平果县马头镇初中的一名书法教师,亦是有名的本土书法家,当地的文人雅士无不以收藏他的作品为荣。近二十年来,廖华源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书法大展赛中获得重要奖项,曾连续5年荣获“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金奖,并有多幅作品被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收藏。谁也想不到,这位如今成绩卓著的书法家,当年只是一名拿着树枝在泥地上写写画画的小顽童。

家贫 树枝作笔练书法

廖华源出生在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自小热爱书法,却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和笔,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折了树枝在地上、草木灰里练习写字。因为字写得好,学生时代的廖华源享有一个小小的“特权”,每次劳动课同学们都在外面劳动的时候,就他一人能留在教室里写黑板报。初中毕业后,廖华源到坡造镇中心小学工作,这时候他的书写条件有所改善,虽然只是几支简单的毛笔和一沓厚厚的旧报纸,但他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在学校里,廖华源经常参与刻钢板字、印制校园刊物,他的书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肯定。

多年来,廖华源坚持练习书法,楷、隶、行、草、篆,无所不攻,同时对古今名作进行潜心研究,认真揣摩,注意学习书法理论,不断充实自己。2004年,为了在书法艺术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廖华源报读了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得到了该院院长江坡的指导和点拨。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廖华源的书法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以楷书、隶书见长。

拮据 作品带来收入后才用上宣纸

从一个单纯的书法爱好者,到一个远近闻名的本土书法家,廖华源经历了什么呢?这要从16年前说起。1998年,廖华源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广告公司,每个广告牌做下来都会剩下一些边角木料,心灵手巧的廖华源就利用这些边角料做成了木刻书法作品,挂在门店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木刻书法作品被一位福建客商看中了,他非常豪迈地花了1200元将店里仅有的三幅作品都买了下来。“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来我的作品也会有人买!”这件事对廖华源的触动非常大,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打那以后,廖华源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作品带来收入以后,我才开始用上了宣纸,在这之前我张挂的作品用的都是图画纸。”廖华源感慨道。

轰动 15年前在县城举办个人作品展

1999年国庆节期间,廖华源在平果县城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书法作品展,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当时,廖华源共展出60多幅书法作品,展出3天,之后作品全部被个人或单位收藏。这次个展,廖华源的作品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廖华源的大名也因此在平果县传开了。第二年,廖华源又把个人作品展办到了百色市,得到了更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他的知名度由此慢慢打开了。

意外 曾经反对他的妻子变成书法爱好者

成名前,廖华源连宣纸都买不起,清贫生活中他的“附庸风雅”显得那样不合时宜。早上醒来、晚饭后、临睡前,每天廖华源只要一有时间就提笔书写练字,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整天弄这些没用的东西,能当饭吃吗?”有一段时间,作为家庭主妇、为柴米油盐所困的妻子并不能理解廖华源的艺术情怀,常常说他“玩物丧志”,甚至把他挂在墙上的书法精品毁掉。然而,当廖华源“折笔”决定不再练习书法后,看到他痛苦万分的样子,妻子才意识到书法艺术已经成了丈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慢慢地,妻子的不理解变成了支持。

几年前,40出头的妻子还跟廖华源学起了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钻研,水平虽不及廖华源,但对书法的理解和欣赏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每年春节廖华源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的时候,妻子也能写上几副。

坚持 传承书法、热心公益

成名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向廖华源拜师学艺。2004年,廖华源在平果县城开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10年来从这里考上艺术院校的学生达五六十人。廖华源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和关心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经常组织艺术家和企业家到企业、社区、学校送温暖,已经连续10年为企业职工、社区送春联7万多副,免费送书法作品500多幅。

新闻推荐

为确保2014年“两会一节一赛”顺利进行 平果警方深入宾馆旅社检查指导外管工作

本报讯(记者 吴东萍  通讯员  黄 瑜  韦 玥 &...

平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