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龙思泉 □陈毓

西安日报 2020-12-24 02:37 大字

遵义城北有座叫龙山的山,因为纪念长征时牺牲在遵义的红军将士,山上建了座烈士陵园,龙山就有了另一个名字:红军山。

红军山树木葱茏,松柏的香气随风飘散,叫人既感到宽慰又觉得惆怅。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庄严、格外肃穆,掩映在翠柏之间,那雕刻在汉白玉石碑上的长长的红军阵亡将士名单永久地静默着,却又像是诉说着千言万语,让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朝圣的脚步每一步都走得凝重,每一颗心都怦然跳响,每一双眼睛都流露掩饰不住的潮湿。

在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的正后方,一座红砂石大墓掩映在柏树丛中,这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的坟墓。在这座大墓的西边,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红军坟”三个朴素大字。

一个低头弯腰、红军打扮的少年塑像引人驻足凝目。这个少年形象出现在这里,就像一道明丽阳光穿越云层照耀下来一样,让人的心情猛然一震,又一紧。这个少年的塑像,当然和身后的墓主人关联。在遵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墓中长眠的,是一个叫龙思泉的年轻红军;他牺牲的时候大概是十六岁,或者十五岁,总之还是个孩子。

这个少数时候背枪、多数时候背药篓子的小卫生员龙思泉,爱笑,腿勤,耳朵灵;哪里用得他,他差不多立即就出现在那里了。在一群比他大的大哥哥跟前,他不叫龙思泉,叫“小红”。小红就是他,大家几乎不喊他的大名,要找他了,就喊小红,小红立即就来到眼前了。尤其当地的老百姓,更是亲亲地喊他小红。这个喊小红,那个喊小红,只要有人喊小红,小红都会愉快、响亮地应答。

还是说小红的故事吧,说说这个1935年的小红。这一年,他离开家乡广西百色,已经第六个年头了。在百色,他加入了红军部队,然后跟着他的部队上路。在路上,他从他的郎中父亲那里学来的医术大有用场,他勤奋、刻苦、爱学习,触类旁通,每天都可能面临的新问题使他的医术突飞猛进。1935年,他随部队来到了遵义,临时驻扎在一个叫桑木桠的村子。他喜欢这个村子,因为他发现村子后面的山简直就是一座药山,他抓紧部队待命休整的时间,采集、晾晒长征路上需要的草药——那些救命的药草。他同时发现这个村子竟然有那么多的人需要他的医术救助。好的药材、准确的诊治,使他迅速名声响亮,方圆十几里的老百姓都赶过来找他医治。

小红没日没夜地忙,谁看着都心疼,但小红只能那样忙碌,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有求必应。一天傍晚,一个像极了他家乡弟弟的小男孩出现在小红面前,小红一瞬间百感交集,以为弟弟真的来到了眼前,他知道这一刻自己有多想念家里的亲人啊!父母更老了吧?他们都好吗?像眼前男孩的弟弟长高了吧?一定长高了。但是,眼前的小男孩跟小红说他的母亲发烧呕吐、奄奄一息,只等小红前去救命。小红立即随这个男孩出门了,赶往十几公里的另一个山村,一夜未归。

也在这天夜里,小红所在连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即刻转移,连部领导只好留下字条,请房东转交卫生员,叫他归来立即追赶队伍。天亮归来的小红,在归途上和敌人相逢。在高坡上张望小红归来的老乡房东,没有等来笑脸迎人的小红,而是一连串刺破人心的枪声……再后来,遵义桑木桠一面向阳的山坡上,一座圆圆的坟包依着大地醒目突起。年复一年的春天,报春花总是在那座圆圆的坟包上最早报告春天来到的消息。那座坟,被当地人称做“红军坟”。

1954年,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搬迁到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再后来,一座塑像树立在了红军坟前。塑像塑的是一个年轻的红军卫生员,他低头弯腰,左手搂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右手拿着一个磨损破旧的水壶给孩子喂药。行人留意到,铜质的卫生员雕像挂满了红领巾和象征吉祥的红布带,那双穿着布鞋的双脚被来往的人摸得锃亮。

漫漫长征路上,牺牲的年轻战士何止成百上千,又有几人能够留下姓名?还是照老百姓最朴素的称呼吧,即便我们知道这座坟墓中长眠的是小红军龙思泉,但我们就照民间的说法,称这座墓为红军坟。

这说法是温暖的,也是恰切的。

新闻推荐

“要为群众留下能致富的产业”

本报记者凌聪近日,细雨下了一夜,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年洪村第一书记黄中华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想的全是如何发展好水产养殖项...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