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群众留下能致富的产业”
本报记者凌聪
近日,细雨下了一夜,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年洪村第一书记黄中华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想的全是如何发展好水产养殖项目。今年,他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发动驻村工作队和合作社成员投工投劳,建起了3个鱼池、工具房和宿舍,带领群众养了1.3万尾鱼,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少,包括推广养殖技术和拓宽销路。
年洪村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村民曾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要收入来源,之前因探索特色产业受挫,村民发展积极性不高、干事创业热情不足。2018年4月,右江区住建局选派黄中华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如何引导村民转变思维,打造高质量的特色产业,是他最关心的事。
黄中华首先邀请农技专家为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把脉”。“年洪村适合种植甘蔗、油茶、八角、芒果……”专家给出指导意见。科技引了路,政策来帮扶,黄中华用活用好帮扶政策,着力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坚持“长、稳、远”和“短、平、快”相结合的模式引导村民发展产业。
贫困户龙光云原来只种玉米,但在黄中华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种植油茶和杉木。有了扶贫政策的支持,龙光云经常外出学习,并结合农技专家指导的技术,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种植产业。“我家现有油茶、八角、杉木和猪、鸡等产业,早就脱贫了。”他说。通过摸索和实践,龙光云已经成为该村的“土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为贫困户传授技术经验。
产业发展有了起色,黄中华顺势引导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燃起山区特色产业“星星之火”。示范基地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干劲,贫困户腰包逐渐鼓了起来。2018年,该村成功脱贫摘帽。目前,全村种植油茶、八角、甘蔗、芒果5400亩,发展生猪、林下鸡、鱼等养殖业,实现扶贫产业贫困户全覆盖,村民人均年纯收入8300元。
“要为群众留下能致富的产业。”黄中华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他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年洪村通过购买商铺出租、入股光伏项目以及与服务企业合营等方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今年1-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夯实产业基础后,黄中华持续推动道路硬化、防洪渠道、农田灌溉、安全饮水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及时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新闻推荐
(上接10月31日第3版)三在右江区,当地人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木棉花只能开在南国,花开时不见叶,叶绿时不见花。多半...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