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右医附院医护人员成功诊治一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

右江日报 2018-01-17 09:35 大字

本报百色讯近期,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早作出判断,及时诊治了一名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治疗后患者全身皮下结节明显缩小、肿胀消退,并治愈出院。

据患者陈女士介绍,她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4Kg。因双下肢肿胀、疼痛持续2个月,活动后疼痛明显,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后转入右医附院血液风湿科进一步治疗。该院血液风湿科医护人员为陈女士进行详细检查,发现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皮肤、巩膜无苍白、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随后又进行专科检查和重要辅助检查:发现双下肢肿胀,左下肢块状红斑,双下肢皮温稍低,腹部、背部及四肢可触及多处皮下结节,以双下肢为主;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全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类风湿二项、风湿四项、免疫6项均未见异常;双下肢浅表肿物B超,双下肢肿胀处皮下组织水肿,间隙少量积液;右下肢皮下硬结活检,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结核尚不能排除;心电图、双下肢静脉彩超、双下肢CT平扫+三维重建(CTA)等未见异常。在科主任王小超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予激素(1mg/Kg)、环磷酰胺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全身皮下结节明显缩小、肿胀消退。

据王小超介绍,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临床少见病,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炎症及坏死为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菌)、药物及注射血清等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病理机制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全身症状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多汗、体重减轻、肌肉疼痛、肢端疼痛、关节疼痛等;系统症状可累及肾脏、神经炎、胃肠道、皮肤、心脏、生殖等多个器官系统。因结节性多动脉炎无特异性血清反应,所以只能根据典型的坏死性动脉炎的病理改变,或对中等血管做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典型动脉瘤作出诊断。但由于病变的局灶性,活检阳性率不高,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需依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作出判断。未经治疗的PAN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有13%。常见死亡原因包括心、肾或其它重要脏器的衰竭、胃肠道并发症或动脉瘤破裂等。自从应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5年生存率则可达80%。因此,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隆文斌

新闻推荐

百色市将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整治占道摆摊等“顽疾”

流动摊临时安置点。2014年,百色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卫生城市,为巩固得来不易的成果,百色市推出一系列措施。2017年,百色市还将综合环境巩固提升列为“三年一争当”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多方的努...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