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右江区全力争当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

右江日报 2017-06-30 09:02 大字

本报右江区讯今年以来,右江区以开展“三年一争当”活动为契机,依托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乡为重要内容,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为保障,着力争当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力争到2020年,实现山城水城秀丽优美、城区乡村靓丽宜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生态文明全面进步。

实施“双城”战略。一是建设桂西“醉美山城”。围绕建设“醉美山城”,突出抓好资源保护、绿化造林、森林质量提升、水土保持、美丽田园建设等工作,加快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打造右江河谷生态走廊,构建珠江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力度,加强天然林、公益林和防护林的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护和林地资源保护水平,保障生物多样性,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72.6%以上,森林蓄积总量达1920万立方米以上,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和蓄积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抓好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保护建设提升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澄碧湖国家重要湿地、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整合风景资源,打造一批在全国全区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名山名景名胜;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创建全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加快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单位、示范村、示范企业。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突出抓好未受污染土地优先保护、测土配方施肥、矿山修复、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工作,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态。优化美化田园生态环境,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循环处理利用,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开展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公路建设,打造精品农业园区,打造多彩田园,扶持发展休闲生态农业。二是建设桂西“醉美水城”。突出抓好水源保护、水域整治、绿化美化、城市滨水区建设等工作,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凸显水韵风情。构建以右江为主带、澄碧河水库、百色水利枢纽的水美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规划,合理划分水功能区,优化水资源空间结构布局。加强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清洁污水处理,优化江河湖库生态。开展生态河道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江河湖生态景观廊道,加快建设名江名河名湖。加强城市(县域)滨水区建设,推进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一体化,发展“水文化”“水生活”,实现还水于城、还水于人、亲水近水、宜居宜游。全面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城区防洪工程、旱片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库续建配套工程和百色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强化环境保护。一是严格环保执法。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深入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监察,落实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合力。建立健全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全方位打击。二是实施环保攻坚。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削减,实行环境质量底线管理,实现天长蓝、山长绿、水长清、地长净。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深化治理、城市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等工程,实现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升,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达到自治区下达的“十三五”质量目标。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全面控制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船舶港口等污水排放,彻底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改善水体质量,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100%,城区以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100%。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编制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分,制定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污染风险防治工作,加强工业遗留遗弃污染场地综合治理和尾矿库防渗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健全环保设施。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实现企业污染治理末端实时监控。开展重点企业安装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试点工作,探索污染治理由“末端监控”向“全程监控”转变。推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建设,构建大气PM2.5等复合污染物立体监测网络,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能力。

着力提升城乡品位。一是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富规划”原则,发扬工匠精神,在完善中心城区总规、控规修编基础上,逐步推进城区控规全覆盖。坚持城镇化优先和大县域战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67%。抓好右江河谷城镇带建设,突出抓好百色中心城区建设;突出抓好特色精品城镇建设,加快建设产业特色小镇、森林小镇、旅游小镇、民族风情小镇,打造一批全国全区特色名镇。注重吸收右江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元素,建设具有鲜明右江区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彰显城区独特风格和魅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社区公园、绿地、绿道、绿廊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优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把城市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和谐宜居、管理科学、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二是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美丽右江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成果,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打造田园牧歌、青山绿水、温馨和谐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排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卫生、体育等功能配套,提高村庄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无害化水平,建设便利舒适的宜居乡村。积极引导和推进特色村庄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民宿民居,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拯救工作,打造一批特色名村,建设独具特色的魅力乡村。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建设林业强区。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林业优质产品,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突破4.25亿元。全力推进特色林产经济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以油茶产业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粮油安全工程、林下经济18亿元产业工程建设。建设现代特色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区,重点推进自治区级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林下经济精品示范基地和特色林业经济小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盘活做大林产园区经济,加快推进林产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建设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二是做大生态经济。以生态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发展模式,打造重要资源生态化、循环化发展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生态工业,构建集约循环生态工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培育有机果蔬、有机山茶油等产业,推广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业、生态渔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做大做强芒果、山茶油等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新业态,打造“生态+”模式,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业。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光伏产业、碳汇产业、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黄程桂

新闻推荐

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喻武强)6月28日至29日,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百色城召开。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委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韦瑞灵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