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变化大 日子有奔头□百色市第一小学六(2)班小记者 赵淑玉
今年春节,我们又回到了爷爷家。爷爷家位于靖西市南坡乡果仙村马乐屯,这里离中越边境不远,骑上摩托车,一两个小时车程就到边境了。走在屯里的水泥路上,望着四周环绕的大山,心中无比舒畅。可是几年前,当我走在路上时,感觉却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的路泥泞不堪,全是山石,上面还有牛粪、猪粪,走的时候不得不时时看着脚下,谁还有时间和心情发表自己的感受呢?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想问,是什么使这个小小的村落发生了变化呢?那就让我带你去看看吧——
房子的变化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建筑就是爷爷家的木房子。那是壮族传统的杆栏式建筑,用几根木头和几块木板围着,下雨的时候会漏雨,真是典型的“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楼是不住人的,那里“住”着的都是猪、鸡、鸭等牲畜。风一吹过来,把鸡粪、鸭粪和猪粪的味道“送”进我们的鼻子里,可难闻啦!想睡个觉都不安稳,楼下经常传来猪和鸡鸭的叫声。灶台更是不像样,只能把石头堆在堂屋中间,把锅架在上面,做成一个勉强像样的灶台。有一次下楼时,我还被鸡啄了呢!
可是就在几年后的今天,这一切都变了。村里各家各户开始建新房,不是那种壮族传统的杆栏式建筑了,而是崭新的水泥砖楼房。爷爷家也跟“风”,筹够了钱开始建房,现在已经建到第三层了,要不是因为冬天下了几场小雨,主体工程早就可以完工了。如今,放眼这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小村落,谁还会说往后的日子没奔头呢?
路的变化
以前我要去爷爷家,班车是没办法到屯里的,搭乘从靖西市区到果仙村的班车,马乐屯路口就得下了,然后开始爬山。那是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的山路,全部由山石组成,完全是靠人走出来的,真像鲁迅说的那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下雨的时候,不仅道路泥泞不堪,山石也变得十分湿滑,走上去很容易摔跤。我呢,就有这样几次摔倒的经历。小时候,因为山路陡峭,我必须小心翼翼地走,总是盯着地面。可一旦盯着地面,我就很难看清前面的路,经常是踩中石头上的青苔,摔倒了。因为经常摔倒,而且摔倒的姿势又十分像农村孩子低下头去捉青蛙,老妈就戏称我是在“捉青蛙”。
可是现在她不需要再拿“捉青蛙”来打趣我了。现在村子里通了水泥路,虽然有些窄,但是车子可以开进去。村民们带着牛和马在大路上走着,不需要再爬又陡又窄的山路,汽车也能开到家门口,村里人建设新房,拉水泥、钢筋、砂石,都不用肩挑背扛了,人们赶圩也不用走路了……水泥路的作用可真大!
如今,家乡已经大不一样,村民们开始谋求种桑养蚕、种果树,组织人员外出打工,搞建筑,家家户户有了手机,有的家庭有了小车,开始奔向称心如意的日子……有这么一个好老家,正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让我这个孙女怎能不自豪呢?
(指导老师:黄美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磊通讯员刘中花)近两日的天气用一个字形容——热!雨水刚过,气温回升,恰逢百色市周边地区花开正好,暖风熏得游人醉,正是外出游玩的好天气。上周双休日,就有不少市民到福禄河赏花踏青。市区...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