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汤健荣:参加广西学生军奔赴前线战日寇 □本报记者 李杭洁 文/图

百色早报 2013-10-30 04:33 大字

93岁的汤健荣思维敏捷,风度翩翩 年轻时的汤健荣与爱人陆秀云合影。  

“鞭炮彩旗送士行,学生市民涌江滨;老师父母万嘱咐,奋勇杀敌救人民。”半个多世纪后,回忆起当年离开家乡上前线的情景,汤健荣写下这样一首诗。在诗的下方,有整齐的钢笔字标注:1938年冬(应为1937年冬,记者注),百色群众学生欢送学生军上前线抗日。那年,汤健荣未满18岁,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色中学)读初中第三学期。当时,日寇南下,野心勃勃欲占我国领土,在政府的号召下,数千名广西年轻学子投笔从戎,加入广西学生军,奔赴抗日前线,汤健荣就是其中一位。

投笔从戎  只为打日本鬼子

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南宁作为抵抗日军侵略、获得外援的西南大动脉上的重要据点,成为日寇虎视眈眈的侵略目标,一旦被攻下,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将成为任日寇宰割的大肥肉。危难之际,国民政府广西当局分三批(分别为1936年、1937年、1938年)组织超过4000多名广西学生军,分赴各县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协助地方政府发动民众参加战备工作,做好战时交通、运输、给养、谍报、战地服务及组织游击队等工作;而在桂南会战期间,学生军还直接参加与日军作战,成为广西抗日活动中一股重要力量。

17岁的汤健荣就是在当年(1937年)加入了学生军。“我读书晚,16岁才读中学,参加学生军的时候正在读初中第三个学期。学校里有个很好的老师叫朱英,他做宣传和号召,我和同学们就去参加了,”汤健荣回忆道。作为家中长子,他的这一决定遭到父亲的反对。“我对父亲说,‘你是愿意我去参加学生军,还是等到明年满18岁被征兵呢?’父亲没话说了,就同意我去参加学生军。”汤健荣笑着说。据他回忆,当时跟他一起报名参军的同班同学就有十几个,全校超过40个,男女同学都有,当年年底出发时坐了满满一船。“大家情绪高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打日本鬼子。”汤健荣说。

从军生涯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百色学生军比其他各地的学生军先一步到达桂林,被安排到桂林郊区一个叫马岭的地方先进行集训,然后再前往桂林与其他人汇合,在参加学生军成立大会后被派往各地开展活动。汤健荣被分派到三团三连,驻守在宾阳至南宁二塘一带,他和其他学生军一起负责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等工作。

“我们经常在街头表演抗日剧,群众看了很受感染。”汤健荣说。因为他长得眉清目秀,在诸如《放下你的鞭子》等著名抗日街头剧中经常扮演女主人公。后来,国民党从学生军中挑选了一批优秀骨干编入军队担任宣传指导员,汤健荣也被选中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新编十九师某团六连,国民党还给这些学生军设“准尉”军衔(相当于见习排长),每个月发60元钱,随后汤健荣迁往贵县团部驻地。

“每个连设一个学生军指导员,一是负责进行军事、思想教育,二是在行军路上跟当地群众联系,为部队寻找驻地。此外,我们还要做很多协助后勤的工作,包括给炊事员带路将饭菜送往前线,组织民兵抢救伤兵等。”汤健荣回忆说。

虽然不用在一线浴血奋战,但随军的汤健荣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随19师进驻南宁郊区小董(地名)几个月后,日寇开始进攻南宁,小董失守,师长黄固竟然只身逃跑。在危急关头,汤健荣所属部队、曾参加过上海保卫战的营长黄得胜和连长李高松带领部队撤往灵山,并在太平坳、三合坳等地设伏,将2000多名敌军围困在此,双方激战五天五夜,战败日寇在飞机的掩护下仓皇逃走。紧接着,汤健荣随军参加灵山四峡坳战役和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在敌军炮火的威胁下抢救了一名又一名受伤官兵。“日本鬼子的炮弹炸在山上,我们在山下忙着抢运伤员。”汤健荣说。

战场上发生的这一切,汤健荣都记了下来。报名参军后,他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随身携带,坚持每天写日记。可惜的是,这本珍贵的日记本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搜走,从此下落不明。

卸甲归家  继续求学,当上老师

虽然广西学生军是新桂系组织的抗日团体,但军中活跃着不少共产党地下党员,甚至主导、组织活动,汤健荣记得当时他们也经常偷偷学习马列主义。因此,国民党决定缩编学生军,将三个团减为二个团,并对学生军给出三条路子。“要么留团继续参战,要么回家乡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进国民党军校。”汤健荣说,他选择回乡继续求学。

1940年,汤健荣回到百色,在已经更名的省立百色中学继续求学。第二年,省立百中建高中部,正在读初中第五个学期的汤健荣请求参加高中入学考试(当时初中为6学期三年制,按正常程序为读完第六个学期后才能考高中),经同意并考试合格后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那年他已经21岁了。高中毕业时汤健荣被选送至广西医学院读书,但学校因为战争停课,一纸调令让他前往凤山中学担任数学老师,解放后调往百色中学任教,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母校,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直至62岁时退休。

汤健荣与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本以为接下来的人生会顺顺当当,没想到其中又经历一次大波折:文革期间,他因为参加学生军的经历,被抄家、挨批斗,受到许多不公平待遇,而那本记载当学生军历史的日记本也被红卫兵抄走了。不过,因为日记本所记录的都是抗日事迹和活动,那些企图通过日记本闹事的红卫兵翻了一遍又一遍也抓不住汤健荣的“小辫子”,只能作罢,而汤健荣也再没见过那本日记本。

“如果那本日记本能留下,就是最珍贵的史料,可以当做我家的传家之宝。”时至今日,汤健荣对那本日记本仍然念念不忘。

耄耋之年  靠输血维持生命,与爱妻相濡以沫

出生于1920年的汤健荣今年已经93岁高龄,但仍然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而且身为数学老师的他晚年迷上写诗,并以此作为消遣。目前,他与88岁的老伴一起住在百色中学的家中,身边有保姆照顾,年过花甲的儿女们每天轮流来探望、照顾两位老人。

说到老人的爱情也令人不胜感慨。结婚68年来,汤健荣与爱妻陆秀云始终恩爱如初、情深意切,至今仍以“云妹”、“荣哥”相称,不管是经历丧子之痛(大儿子、小儿子都在年幼之时因病去世,6个孩子中仅有4人得以相伴至今)、“文革”浩劫还是其它人生起伏,两人始终牵手相伴,令人羡慕。

不幸的是,2011年,两位老人双双受到病魔打击:先是汤健荣被查出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年纪太大无法实施骨髓移植手术,2年来只能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一旦超过50天没有新鲜血液输入体内,老人的生命将无法保障;同年10月老伴因脑溢血住院,情况非常危急,只能在家苦苦等候的汤健荣连写60多首诗,其中更吐露出“云妹真的走,荣哥病不医,沿途保护你,不怕有谁欺”的凄切之语。所幸的是,老伴抢救回来了,但从此瘫痪,意识经常模糊、认不出子女,但无论如何都记得与她相伴一生的汤健荣,只要有老伴在身边就显得安心。因患病无法外出的汤健荣除了写诗看报外,最常做的就是守在爱妻身边,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戴着老花镜补她不小心弄破的衣裤、像照顾幼儿一样伺候老伴、叮嘱保姆注意老伴的饮食起居等,一点一滴细致入微。

汤健荣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需要长期输血,且每次需输1200ml左右,血站的血液存量也不充足,老人只能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获得鲜血,即通过家人、朋友献血的方式以换得老人每50天一次的输血。患病两年来,老人的子女、孙辈想尽办法请求和发动身边的朋友、同事献血,但存量时常告急,老人有好几次走到生死关头。家人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老人及许多像他一样的病人无偿献血,拯救他们的生命。

新闻推荐

家乡变了样□百色市逸夫小学三(2)班 韦迪骞

7月的一天,我一个人出去散步。站在那毕大桥上,空气清新甜润。一阵微风吹过,还飘来了芒果的香味。江滨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右江的水十分清澈,偶尔还能看见一条条小鱼探出头来...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