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长家的鸡□杨文升(百色)

百色早报 2013-09-26 02:49 大字

 

多妈起床出门望了望天,天亮了,好多阳光如黄柱子红柱子般在天空上横摆着,照亮了一座座山,但全寨还是死静,多一声鸡啼声都没有。

“咳,老不死的快起来,我有话对你说。”多妈朝屋里吼。

“嗯,啊,哎,哦?”多爹在屋里支吾着,然后边咳嗽边歪歪扭扭走出屋门说:“老早的,也不叫人多睡一下哩。”

“你听,全寨子的人都像死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呢。我觉得我们要多养些鸡狗才是。”

“我不是一直支持你养鸡养狗养羊嘛,只是前几年到处发鸡瘟,买来的鸡养到半斤八两还不够下锅,就全死光了。”多爹说。多爹是村长,他何尝不想家里多养些鸡,但前两年很多寨子的瘟鸡把他吓怕了,寨子的人也怕了,后来人们也就不想养,再后来屯屯寨寨的人全出去打工,就很少有人养鸡鸭了。

“好,那今天是街天,我们去买两只鸡来养吧。”

“好,现在出发。”

于是两人出门赶街。

这年头街不成街,没几个人赶,因为大多数人都外出到广东打工了,弄得现在寨不成寨,街不成街的。

赶集回来,两人买得两只雌鸡。原本多爹想买一公一雌,但多妈说买两只雌的,因为有一两只公鸡在寨里逛来逛去,先吃一阵子鸡蛋再说。

夫妻俩高高兴兴地回家。

不久,两只鸡同时下蛋。多爹想用来招待乡里县里的干部,但多妈骂不准,多妈也不带头吃,让两窝鸡蛋装得满满的。

再后来稍忙了,等到要把鸡蛋收回家时发现两只母鸡都在孵蛋,想收也来不及了,既使收回家也不成吃。

“可惜了,我都说嘛,还是拿来招待客人好些。”多爹埋怨。

“哼,就算鸡蛋孵烂掉,也不准你拿来招待,你拿我们家东西招待上面的人还少吗?要不是你天天把我们家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上面,我们家哪那么穷。”多妈说。

“也是,也是。”多爹承认。

“叫你一起出去打工你又不听,你这村长一个月四五百块钱工资都不够糊嘴。”多妈说。

“唉,没办法啊,前些年想去,但我作为一村之长,能这么放下村子出去吗?要是去了,上面下来的好多政策和扶贫物资咋办,哪样不要我出面接收发下去。”多爹无奈地说。

“就你行,别家的男人不行。”多妈吼。

“你说得也不错,留在寨里村里真富不了呢。”多爹说。

“将来这寨里村里就只剩我们家了,人家都住到城里去了。”多妈骂。

“嗨,这你哪懂,将来富人们还不是又重新回到村里享受好空气。”

不知不觉间又过了一个月,一下子两筐鸡蛋全孵出鸡仔了。两口子心花怒放。

多妈每天都叫多爹去看一下鸡仔。

没几天,鸡仔全能下地找食。

又过了些日子,六七十只小鸡全长得如拳头般大。

再后来,鸡就有一斤半了。|

“可以用来招待客人了。”多爹说着脸上笑开了花。

“你敢,你要拿我的鸡来招待,我就斩断你的脚。”多妈说。

小鸡们一天天长大。但有一天多妈发现有点不对劲,于是叫来多爹。

“孩子他爹,你看小鸡们的头。”

“鸡头怎么啦,难道还要变凤凰不成?”多爹说着出门,两人认真看,发现这六七十只小鸡的鸡冠真和以往的鸡不同。

“管它呢,能招待客人就行,现在就可以杀了。”

“想拿我的鸡招待你的那些烂客,没门。”多妈说。

可说这话没几天,多妈发现这些满地跑满屋转的鸡不见了,连鸡妈妈也不见了。多妈吓出一身冷汗。

多爹下乡回来得知后,便和多妈满寨子找,但哪见到一只鸡的影子?

后来两口子把找鸡的范围扩大到离寨子一公里远的山头上的树林,最后还真的看到自家的几只鸡在灌木丛中窜着。

“我的鸡,我的鸡。”多妈喊着跑过去一只一只地捉。多爹也扑过去捉,但捉了一早上,一只也没捉到。

“我的鸡,我的鸡,怎么全变成野鸡了哇。”多妈哭喊。

多爹此时也发现,自家的鸡成了山上的野鸡。

“原来我们家的两只母鸡和从山上来的野公鸡交配,仔仔全变野鸡了。”多爹哭笑不得。

“啊呜,啊呜啊呜,两只母鸡也被野鸡仔们挟持上山了,我们一口鸡肉也没吃到。”多妈一听说就大哭不止。

“唉,算了吧,另外买来养。”

“不,我要我的鸡,我要我的鸡。”多妈哭说。

第二天,多妈拿了一把镰刀和一把斧头,她说要把山头上的森林都砍了,

 

要不是这些年退耕还林惹的祸,她要把森林砍光了,要回她的鸡。但砍了一个早上也只砍去一点树,还累得半死,只好扑地喘气。

“算了吧,不用砍了,哪砍得完。退耕还林以后森林好了,才会有野猪野鸡,以后我天天上山抓野鸡给你吃。而且等这六七十只小野鸡都发展起来了,到时这带山头会有几百几千只,总有吃不完的鸡,你还要养鸡干嘛。”

多妈才坐起来高兴地笑了。

新闻推荐

鹅城古城堡寻踪 □林光贵 文/图 (百色)

粤东会馆

 

百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又归属郁林郡。至唐朝,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属乐州和武隆县。到五代十国,百...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