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多久没回家探望父母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喊你“常回家看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后,“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句人们嘴里哼唱的

百色早报 2013-07-02 03:42 大字

 

你还能陪爸妈多长时间?这是一道近日流行于网络的亲情计算题。

“假如你在外地工作,一年中只有春节能回家看看,假期7天,除去应酬

 

、聚会、吃饭、睡觉等,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恐怕每天只有3小时,一个星期只有21个小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这里设想爸妈都能活到85岁。假定你的父母现在55岁,那现在他们活在世上只剩下30年,乘上这21个小时,你能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只有630小时,也就是26天,还不到一个月。”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网友还好点,算着相处时间还有十几年,但大部分分隔两地的网友则表示时间真是太少了,多则半年,少则只有十几天。

这样的计算题让不少网友感到心酸,有网友留言说:“当我们还是孩子,父母将他们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但当我们有能力报答时,却发现,我们连陪在父母身边,和他们聊聊天,端茶送水的时间都没有。”而新修订的《老年权益保障法》,其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详见本报7月1日10版)

1

 

 

“常回家看看”引热议

 

 

年老父母理解儿女

“怎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转一圈扭头就走?”新法的颁布,引起市民热议。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60岁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的市民,倾听他们的看法。

“孝心不能简单以一年回家几次界定,我老家在邕宁,在百色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老父老母都还在老家,我的孩子在武汉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工作,我虽然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但每个月都要买不少东西寄回去孝敬他们。他们要是愿意,偶尔来百色小住一段时间。孩子虽然不在身边,但常通过电话、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跟我们沟通,也是履行了对老人精神赡养的义务。尽孝心,并不一定要非跑回家看看。”退休干部王阿姨如是认为,“有的子女虽然常回家看看,却对老人丝毫不关心,冷言冷语甚至虐待老人,回去也是为向老人索要财物,这样的常回家又有什么用呢?”她补充道。

“如果一周一次,全国很多在外工作的孩子都违法了呢?””市民雷老表示,自己的儿子在沿海地区打工,不能常回家看看,他和老伴都能理解。“就算儿女不经常回家,又有几个父母会去告自己的儿女呢?”

“就算是老人与子女为此发生了纠纷,怎么来取证,如何制裁都是问题。”家住市区东宁巷的李叔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他为了我们家里人生活得更好才出去的,不能因此(不常回家看看)就说他不孝顺啊。”

2

 

 

压力大距离远没假期

 

 

多数市民自嘲“违法”

 

“我竟然‘违法\’了。”今年35岁的赵女士笑称,虽说都同在一个城市,结婚后很自然地就与父母分开住了,因为平时工作忙,两口子的时间对不上,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一家人有时候一个月才能去看父母一回。

30岁的廖先生是南宁市隆安县人,在百色工作已有十年,虽然老家离百色只有几个小时车程,但是他平时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我是做个体的,没节假日,每月房租和买房还贷的压力也不小,有的时候忙得连吃饭都忘了。”他表示挤出更多的时间回家看看实在有难度。

相比而言,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王先生不能常回家看看的“苦衷”更为曲折。他老家在玉林,妻子是云南曲靖人,两人在百色安了家。因为距离远工作忙,只有过年能回家,矛盾就产生了,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到底回玉林还是回曲靖成了两人吵架的导火索。“老人都盼了一年了,回哪边另一边都伤心,时间又短,两边跑的话,时间就都扔路上了”。王先生坦言因为这个问题夫妻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协商的结果是:“轮流来,一年一边。”王先生表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每次打电话父母都说让我们安心工作,没必要常回家,但是我知道他们心里还是渴望我们回家的,可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为了各自的发展,我和爱人都以工作为重,假期很少,实在是没有常回家看看的条件。”

3

 

 

“常回家看看”要入法更要入心

赡养老人,既包括物质赡养,也包括精神赡养。据了解,其实在瑞典、芬兰等一些国家的法律当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子女对父母的精神赡养都有着明确的规范,这些要求都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规定每天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子女与父母谈话的忌语也受到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从立法上保证赡养行为的质量。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父母和孩子居住的距离端一碗汤从这家到那家不会凉,提倡既拥有空间,又方便照顾老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比起给了多少钱,老人最为关注的是孩子们给予精神上的慰藉。或在外学习,或在外工作,许多子女远离父母,平时很少回家与父母团聚,老人的精神需求极易被忽略,导致缺少精神寄托而倍感孤独。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并不需要太丰厚的物质,他们最需要的是体会到儿孙绕膝、热闹祥和的天伦之乐。国家把“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列入法律规范,也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只有每一个子女真正从内心认识到父母的精神需求,用心、用爱与父母相处,老人才会更加幸福!

新闻推荐

谁动了公交车内的安全锤? 孩子当玩具大人当工具 □本报记者 陈 媛

小小的安全锤,承担着保护乘客生命安全的使命。那么,百色市区的公交车内是否都配有安全锤?而车内的安全锤又面临什么问题?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司机:丢失安全锤不计其数...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