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英国牧师夫妇在百色传教□刘伟权

百色早报 2012-11-30 05:10 大字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1842年中(清)英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便开始传入桂西山城百色,并先后在大街(旧街名。解放后改称解放街)粤东会馆(现列为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斜对面二码头附近和中华街现文明小学对面、崇信巷西头靠近现向阳路东侧,即和平街兴安巷附近等处,分别建立了三个基督教堂——福音堂。

1943年笔者当时8岁,无宗教信仰观念,对耶稣、基督教毫无所知,但偶然接触到的一些洋教活动,给笔者的童年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个星期日中午,笔者去找一个随寡母从梧州逃难来百色,租住在中华街原百色商会附近姓莫的小学同班同学玩耍,到了他家见莫同学正准备吃午饭:他和母亲在餐桌前闭上眼睛站着,用左手掌压着胸部,齐声说道“感谢主赐我饮食。”然后用右手食指点额头和胸部左右两侧,画隐性“十”字,最后说声“阿门!”便结束活动,睁开眼睛坐下来执筷进餐。莫同学突然发现站在门边的笔者,便走出来相见。笔者问他刚才做的是什么,他用手指指向笔者轻轻地“嘘”一声,笔者就不敢继续追问了。他吃完饭去玩时才严肃地告诉笔者:他母亲信天主教,每次吃饭前和晚上睡觉前,都带他做祈祷。原来如此。

后来一个星期日(天主教叫“礼拜天”)上午,笔者和莫同学一起到大街玩,他说他母亲这个时候总是到福音堂(位于大街二三码头之间一栋三层楼房)做礼拜。我们就一同走去看看。只见福音堂临街大厅里,座无虚席,我们就在最后一排和那些不相识的老人挤坐。不久听见前面传来钢琴演奏声,笔者听不懂是什么曲子,一会儿琴声停了,一位身穿白色丝织连衣裙的年轻阿姨(后来听大人说她是修女),关合钢琴站起来,用纯正的广州话,教、领大家唱《我爱耶稣》这支歌:天堂是我家,归家吧,我家极荣华。真神恩门灿烂广开大,愿弟兄与姐妹,努力奔天家!(如此重复唱两三遍)

听罢教歌,觉得歌词虽短,但押韵、有趣,即使初次听加之少年时记忆力强,笔者立即会唱,且至今不忘。

唱歌结束,一对金发蓝眼的中年男女携手从楼上走下来;男的穿黑色西装,女的穿和那位修女相似的白色连衣裙。当时听大人说他们是英国人,男的是基督教牧师,女的是他的妻子,一起来百色传教。

他们微笑着向大家招手,然后用英语说“感谢上帝赐我幸福”之类的宗教词语,接着领大家做礼拜祷告,站在旁边的修女用粤语作翻译。祷告结束,修女给大家发一点糖果和一张小的彩印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图片,笔者和莫同学以及其他几个小朋友,当然也不例外地领到糖果和图片。但是笔者和莫同学只去过两三次就不再去了。

抗战胜利后,莫同学家和许多人家都纷纷返回家乡,笔者家仍留居百色。到了1949年秋季,百色临近解放时,福音堂关闭了,英国牧师夫妇和修女是回国了?或到什么地方去了?不得而知。

新闻推荐

爸爸的呼噜 □百色市逸夫小学五(3)班 陈威兆

我的爸爸很了不起,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是顶呱呱的,可不是嘛,就连他的呼噜声都是世界上最“高级”的。他的口头禅就是:“爸爸就是爸爸!”爸爸这个“特长”,我上一年级时就发现了。...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