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蚕推动大扶贫 那坡县城厢镇百林村发展桑蚕产业助脱贫纪实 □农荣春 张济鹏
那坡县城厢镇百林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是典型的石山区贫困村。多年来,该村以传统的玉米为主要产业,村民收入微薄,主要增收途径以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更是近乎空白。
广西大学派驻的工作队员进驻该村后,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和传统技术优势,复兴蚕桑产业,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全村目前有桑园53.33公顷,建有蚕房38座3000平方米,年产值9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29户121人脱贫。
选准产业路
针对产业发展滞后和集体经济发展不力的现状,刚入驻百林村的工作队员忧心忡忡。为了能找到一条好的发展路子,他们与村“两委”干部一道,问计于民,并充分听取后援单位广西大学教授专家的建议,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同时广泛开展动员群众工作,利用遍访、三方见面会等向群众宣传种桑养蚕政策,分析桑蚕市场行情、宣传奖补政策、动员土地流转租让等激励措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打消群众的顾虑,增强群众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基层组织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据了解,2019年该村以发展“桑蚕、猪、鸡+牛”作为本村“3+1”产业,以桑蚕产业为主,另外养殖散养牛120多头,土鸡3000多羽,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豪猪、竹鼠特色养殖1家,产业覆盖率达到92%。贫困户从166户576人减至16户70人,贫困发生率从44.6%降至4.5%,为整村脱贫出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方来帮扶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近年来,该村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到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硬化道路,修建生产便道,清理沟渠,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助推产业发展,群众享受到产业奖补政策待遇,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完善桑蚕产业基础设施。争取到了自治区政协及广西大学的产业帮扶资金120万元,建起了8间200平方米的蚕房,修建产业路20公里,每年给予桑农化肥补助10万元;争取到广西神冠集团捐赠8吨复合肥用于桑蚕产业发展;争取到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局援助200多万元打造桑园示范基地,加建了蚕房30间2800平方米。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该村工作队员积极联系那坡县农业农村局桑蚕办及广西大学的专家、技术员到百林村现场指导授课,分别就蚕桑种养技术、产业市场行情、规模化发展模式、产业化经营理念等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指出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方法,鼓励村干部要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致富。
实干换信任
“如何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与产业互促发展,为群众排忧解难并着力提升群众的发展能力?这是我任第一书记以来不停思索的问题和决心要推进落实的重要工作。”百林村第一书记梁迪顺说道。
近年来,该村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党建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抓好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实用技术培训,以“党建+产业+扶贫”的模式促进了蚕桑产业发展,在党建的深度和高度上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双项工作协同发展。培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员致富能力,培养以村“两委”干部为主的一批致富带头人,在“做给群众看”的基础上,逐渐向“带着群众干”转变,给群众看到实效,主动参与,让群众有把握发展好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坚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驻村工作队员为了我们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帮我们联系建起了蚕房,免费发放桑苗和复合肥,我们还领到了产业奖补,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今年我家种桑5亩,收入已超过了20000元,我们全家的生活终于有奔头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作队员,感谢第一书记。”脱贫户黄金龙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近日,那坡县德隆乡念头村的养鱼农户特别忙碌,也特别开心,他们的山泉水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开始有了收成,产出的黑...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