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司法战线上的“孺子牛” ——记那坡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陆开廷

右江日报 2017-06-23 08:57 大字

在法院工作32年,其中从事立案工作16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仅得到当事人的信任,更成为那坡县人民法院普法宣传的活名片,群众、当事人均为他的耐心和热心点赞。他就是那坡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陆开廷。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那坡县人民法院先进工作者。2016年,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陆开廷荣立三等功,此外他还荣获百色市平安综治先进个人。

笑脸相迎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立案庭是法院的门面,来办事的都是办理案件的当事人。可是去年的一天,该院的立案庭却来了一位“奇怪”的上访人——妇女方某。

方某一来就一本正经地说她要拿回她的房子,陆开廷很认真地听着她的诉求,但是越听到后面越觉得不对劲,方某说话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陆开廷顺着她的话把问题反过来再问她时却发现她根本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只知道喃喃自语,过了半个小时后便自顾自地往法院门外走。之后的几天,方某都会到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指名找陆开廷,如果陆开廷不在,她就一直等着,直到陆开廷接待她为止,且每次说的诉求都完全不同。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陆开廷决定去打探这名妇女到法院来所为何事。

经过多方打听,陆开廷了解到,原来这名妇女曾因发生大的变故精神受刺激,思维已混乱不清,时常会到处讨说法。了解情况后,每次她到立案庭找陆开廷,陆开廷不仅没有驱赶方某,而且每次都认真接待她,并跟她聊上一阵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方某的家人知道情况后来到法院找到陆开廷,说方某原来少言寡语,在得到陆开廷耐心接待后,慢慢地愿意与他人交流,精神好了很多。

事无巨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天上午,那坡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如往常一样接待着来来往往的当事人。在人群中有一位阿婆特别显眼,她静静地站在墙角看着人群,专注地看着立案窗口。手上的案件立好后,陆开廷走向阿婆问她有什么事。话音刚落,阿婆一句话没说突然朝陆开廷跪下。陆开廷扶起老人说:“我们到接待室聊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后,陆开廷了解到,阿婆是那坡县城厢镇孟海屯人,70多岁,子女们都在外地打工,她和老伴生活在乡下的老房子。阿婆平时靠自己种点青菜拿到市场上卖赚些生活费,因为与老伴关系不好,两人的粮食、生活用品都是各买各的,各自保管。前几日阿婆的香皂找不到了,于是她认定是老伴偷拿了,两人便为这事争吵起来,越想越生气的阿婆今天就跑到法院来要求与老伴离婚。

了解到事情经过的陆开廷真是哭笑不得,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诉请离婚是为了一块香皂。陆开廷想到事情很好解决,只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他决定到阿婆家跟她的老伴谈一谈。听到法官要去自己家,阿婆高兴极了,背起背篓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法院。

周末,陆开廷按着阿婆说的地址到了他们家和两老谈了一阵后,两位老人还是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阿婆说老伴偷了他的香皂,老伴坚持说没有拿。后来,两人还吵了起来,看到两个老人像小孩子一样争吵,陆开廷就想,一块香皂不可能平白无故不见了,随后引导他们在房间里寻找。果不其然,在靠着墙的大水缸与墙角缝里找到了阿婆的香皂。“沉冤得雪”的阿公笑着说:“我说我没拿吧。”阿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离婚了吧?”陆开廷笑着问道。“不离了。”就这样,一起因一块香皂引发的离婚案化解在了诉前,又缓和了两人的感情。从那以后,阿婆每个星期都要到立案庭看陆开廷一两次,每次少不了给陆开廷带些青菜、红薯之类的时蔬,陆开廷不好拒绝,毕竟阿婆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行动不方便,所以每一次他都送些钱给阿婆坐车回家。久而久之,法院里的干警一看到阿婆就开玩笑地对陆开廷说:“陆庭长,你的干妈又来啦。”

类似这样的感人事迹,在陆开廷的工作中真是不胜枚举。从事立案庭工作16年来,陆开廷共立案20000多起,诉前调解案件上千起,接待涉诉上访人员数百人。在其耐心释理说法后很多当事人都息诉罢访,他还与不少上访户成了朋友。在采访中,陆开廷庭长表示:“作为一名法官,应该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为司法审判工作鞠躬尽瘁。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努力,为维护边境的平安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那坡切实解决教职工岗位聘用难问题

本报那坡讯今年以来,那坡县多部门密切合作,认真研究解决教职工岗位聘用难的问题,出台了新的工作方案,破解三大难题。一是改变过去的“三年一聘”为“一年一聘”,大大缩短竞聘周期,缓解了教职工的焦虑情...

那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那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