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乐有其所”

广西日报 2017-06-22 07:55 大字

本报那坡讯 (记者/陈强  通讯员/凌箐璐)6月20日晚上,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很是热闹。一群妇女排着整齐的队形跳起了广场舞,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则聚在一旁闲聊家常。

“自从村里建了公共服务中心,还配备了音响,每到晚上村里的姐妹们都自觉出来跳舞。现在逢年过节乡里、县里举办晚会,我们都能随手拿出节目来。”村民杨金鲜说。

那乐村是那坡县全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个缩影。自2010年2月启动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以来,该县每年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那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始终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硬指标”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在中心选址上,该县综合利用农村原有的闲置资源,选择农户相对集中、文化氛围较浓、交通较方便的地方作为建设用地。如百省乡那翁村、弄约村等通过对闲置的校舍进行改造基本满足了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及村部办公的需求。

作为惠民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永乐村的群众无偿提供并平整两亩多的建设用地,为顺利完成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不仅要注重‘建\’,而且也要注重‘怎么建\’,只有‘建管并用\’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那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方介绍,在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过程中,该县引导各村根据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等特点编制建设规划。如在县城周边乡镇注重融入黑衣壮、彝族等民族文化元素,在北部石山区主要突出脱贫攻坚、艰苦奋斗主题,在沿边地区则着重彰显边关、爱国主义特色。

在中心管理上,该县按照“建好一个,配套一个”的原则,统一为各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1000册以上的图书、阅览桌椅及一套音响和一套广播器材,部分服务中心还配有健身器材、电视机、电脑等设备。明确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考核内容。对已建好中心使用率指标纳入乡镇绩效考评内容,确保真正发挥惠民作用。

在软件配套方面,该县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创作山歌、舞蹈等文艺作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同时,定期选派县级文化部门文艺骨干下基层指导村级文艺队伍,并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如今,壮族“三月三”、彝族“跳公节”、五月五“花炮节”等已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品牌。

截至6月20日,该县已建成10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了83%的行政村。

新闻推荐

不辞奔波苦 浓浓帮扶情 ——记那坡县百都乡坡芽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瑜峰

那坡县百都乡坡芽村位于该乡北部,百都至那坡公路穿过该村部,距百都乡所在地26公里,距那坡县城25公里,全村下辖7个自然屯255户1181人。常用耕地面积599.7亩,水田229.8亩,旱地306.9亩,有八角、杉木等经济...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